在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之时,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关纪新撰写的《老舍评传》(增补本)面世。
4月5日,《老舍评传》(增补本)一书策划编辑高立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书强调了老舍作为一个满族人、一个北京人、一个出身于下层贫苦市民阶层的作家特质,并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支撑点。而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牢牢把握这一理念,力求贴合老舍的文化气质。
作者在书中论述了老舍作品中善于表现老北京下层贫苦人民生活的一贯特点,阐释了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始终坚忍不拔、充满人道主义特征的品格,以及老舍的笔触时时延伸到民族精神乃至民族命运的思考上的风格。而把握老舍其人、其文的气质,对于本书的装帧设计同样重要。
“《老舍评传》(增补本)尽可能采取极简且具有文气的设计风格。”高立志解释道,本书封面主体呈灰色,其选自北京四合院、胡同以及老北京穷人住宅的主色。已故学者王富仁先生曾说,“旗人、穷人、北京人”是老舍最重要的三重身份,而与这三重身份相对应的,就是其作品当中独特的满族历史文化特质、对于下层贫民生活的持续关注和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味道。《老舍评传》(增补本)主体设计风格正是在追求装帧艺术与老舍气质相称的高级美感,封面看似平凡的色彩却承载了主人公的艺术涵养。
“有文气、有北京味道”是本书装帧设计中高立志最引以为傲的亮点。封面的老舍剪影出自1934年《人间世》杂志刊登的老舍《赶集》《离婚》两书的广告,高立志介绍道,选取这幅图片,是考虑到其比较有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感,此时也正是老舍创作的丰收期。而书名请北京书法家孟希全题词更是为了传达文气,构造该书特有的气质。书的内封选用了老舍夫人胡絜青创作的梅花图,内封底则是老舍具有个性的签名。全书在整体设计上呈现出一种风格统一、意蕴深厚的审美特征。然而,在设计上精益求精的高立志也有些许遗憾,他说:“我从头到尾按照自己的设想盯设计,可惜封底文字稍微大了些,我忽略了,显得不够精致。”
设计一本好书并不容易,高立志坦言,本书设计过程几易其稿,也换过设计师。相比设计好坏,自己更在意气质匹配与否。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读书后的设计,好的设计应该是设计师和编辑沟通后的结果。在设计繁荣的今天,更不能忽视健康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图书装帧设计必须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内容本身的气质、版式层次是否清晰、是否便于阅读等关键问题。
“《老舍评传》(增补本)部头大,不宜小开本,但170×240毫米会显得有点蠢,且爱书人书架有限,所以最终选择了小16开。同时,这种开本节约纸张,贯彻环保理念。”高立志介绍说,为方便读者阅读,该书内页版式也尽可能简单大方,力求提供舒服的阅读体验。他坦言,如今机械复制时代的设计,很多地方忽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现在一些图书过度包装,重视外表形式却漠视设计的实用性,较少能从读者角度考虑设计方案。而高立志有自己的执着,要在清晰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基于此,《老舍评传》(增补本)考虑到一大批老年读者的阅读习惯,采取了裸脊线装设计,便于摊开。同时,这样的设计风格也更加凸显整本书的文化特色。
此外,本书插图的选取由作者关纪新和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反复沟通。“关纪新和舒济本人也是出版社和杂志社的老编辑,有他们把关,想必图书在质量上值得期待。”高立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