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天意还是巧合?

2019-04-04 09:42 光明网

清明时节,人间四月天。本应趁天晴气朗,惠风和畅,出外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然而这样的计划总是被如期而至的雨水所干扰。

每至清明,天色阴沉,细雨淅沥。人们总会想起传诵千年的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已经做了数百年的天气预报,似乎从未失算。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总是下雨呢?是天意还是巧合?

清明下雨,古时便有之

远在梁代,就曾有人记载: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如果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就叫“泼火雨”,也就是“清明雨”。唐朝诗人杜牧写下《清明》的时候,应该就是这样的日子。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显示:隋唐年间,中国东部季风区呈现“四湿”夹“三干”的特点,四个湿润期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诗人杜牧生于803年、卒于852年的,828年2月在洛阳中进士,走上仕途。公元842至852年,杜牧基本都是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带,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区度过。

《清明》一诗,曾被解读为他政治上受到排挤,公元842年外放以后而作。而资料显示,620年~840年的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气候在整体上处于湿润状态。

也就是说,杜牧年轻时正处于中国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或许可以推测“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能是他从过往体验中总结出的客观规律,从此流传千古。

冷暖交汇,形成降雨

每年清明时节正是冬去春来的时候。清明不仅仅是一个扫墓祭祖的日子,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本身还代表着一个长达半月的气象阶段。

要解释这个气象,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雨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江河胡海里的水,被太阳晒过后变成了水蒸气升向寒冷的高空,液化成小水滴,并组成云。而云中的小水滴们,相互碰撞合并,就会变成大水滴,掉落成雨。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那么巧,就是在清明的前后,就会下雨呢?

实际上,中国的气候,一直以来都受到两股力量的支配,一个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一个是来自于太平洋的暖风,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在一年中,照射地球的地区,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这两股势力一直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每年春秋,他们都会重新划分地盘,改变各地的天气状态。

一到秋天,北半球受到的太阳照射减少,气温降低,西伯利亚的冷风便高歌猛进,太平洋暖风则只能退守海上。而至春天,情况就恰好相反,清明前北半球受到的太阳照射增加,气温升高,冷空气的势力慢慢地减弱,而太平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上,其带来水蒸气自然就化成“雨纷纷”了。

低气压频繁,水汽增多

每年春天,低气压状态非常之多。所谓低气压是与周围比较而说的,其中气压最低的地方,叫作“低气压中心”。四周压力较高地方的空气都会流到中心来,如同四周高山上的水都汇集到盆地中心去一样。北半球的低气压中心附近,风是向中心吹进,为左旋的旋涡,且吹进来的空气即向上升,而形成上升的气流,通常是天气不好。

在低气压状态下,云走得很快,风也会多发并且很大,而雨下起来也会很急。所以,在春天,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天气多半会阴沉、多雨。

而气压不稳定的春季,低气压会频繁经过。大气层里的水汽增多,到了晚上便很容易凝结成毛毛雨,不同于夏季的疾风骤雨,“贵如油”的春雨总给人和煦绵柔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清明节的雨总是纷纷细雨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