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司马迁墓外形为何像“蒙古包”?

2019-04-03 16:03 千龙网

千龙网陕西4月3日讯(记者 陈晨)顺着司马古道往上,过朝神道、99级台阶,便到达山巅,3日,“清明祭初祖 文脉传华夏”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司马迁祠。在这里,媒体记者对这位著名史学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图为司马迁祠。千龙网记者 陈晨摄

史笔昭世山门是一道通往司马迁祠的山门,初建于宋代,后来修缮时虽然将原来的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但仍旧保留着宋代建筑的风格。上书史笔昭世为韩城著名书法家杜牧生先生所题。从这里开始,我们将开始攀登上司马迁祠的九十九级台阶。

图为史笔昭世山门。千龙网记者 陈晨摄

按古代中国人的理念,“九”为最多、最高、无限大。古时将帝王成为“九五之尊”,是说皇帝至高无上。韩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不但把他的祠墓建在俯瞰山川河流的高岗之上,让他永远以哲人的眼光,洞察世间善恶,而且将攀登祠堂的台阶,也砌为99级,暗中给了他人间的最高待遇。

司马古道上行30余米北侧,有一小型棬棚式建筑这就是太公庙。据碑文记载,在清朝光绪年间,南昌有个叫黄湘兰的人,特别擅长诗、书,但轻易不为人作文写字。他的弟弟在韩城做官,有一年他到弟弟家做客,瞻仰司马祠,很是感动,其弟与韩城当地陪同人员见状,便趁机请其为司马迁祠留点墨宝。经不住大家的百般邀请也是感慨司马迁的伟大精神,于是即兴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八百载合兴渭水,下联:三千钧垂钓芝阳,横批:太公如在。韩城人视其如珠玉,遂将其制成一幅精美的木刻对联,存于司马迁祠。同时为了保护联匾不被风雨侵蚀,就修建了一棬棚,人们便称此建筑为太公庙。

图为司马迁墓。千龙网记者 陈晨摄

绕过太公庙,便到了司马迁的墓前,但奇怪的是,西汉人司马迁的墓冢为什么会是蒙古包形状的呢?相传墓冢是元世祖忽必烈救命修建,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墓冢高约3.08米,周长18米,墓顶有一古柏,枝分为五,人称“五子登科柏”,墓冢周围嵌以八卦及花卉砖雕图案,其八卦象征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终极探索,因而司马迁墓也称“八卦墓。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