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1世纪中国小说如何伟大起来?(2)

2019-04-02 10:32 文艺报

建构“形而上”的审美境界

21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史诗性传统没有被延续,日常的、世俗的、私语的故事成为叙事主流。有多少作家关注时代的变革、现实的严酷?即便书写宏大题材,比如战争历史,也只是逡巡于性格英雄和传奇故事,真正对战争历史进行哲学思辨与人性叩问者寥寥无几。

中国读者之所以谙熟俄罗斯文学且情感深厚,政治的作用曾经是有过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俄罗斯文学的品格——那种宏阔辽远的文学气象与审美境界。《战争与和平》与《静静的顿河》自不必说,近来我细读了前苏联时期格罗斯曼的长篇小说《生存与命运》。

小说全方位叙写了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前方到后方,从斯大林格勒到莫斯科,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卢布扬卡监狱,从乌克兰农舍到喀山,作者都演绎了一段段动人心扉的故事。宏大而又自然的史诗般的艺术结构,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一以贯之的是俄罗斯文学传统那种大河般泥沙俱下的生活吞吐,是群山样巍峨耸峙的人性观照。

在《生存与命运》中,格罗斯曼作为那场残酷战争的亲历者,他以冷峻又不乏温情的笔触,与长眠地下的亲人和战友对话,探寻真理,挖掘历史、战争、生存和命运中深层次的思想蕴藉;通过众多人物战前和战时的悲惨命运,通过他们的回忆与争论,对战争、政治、人性等复杂的历史存在进行了理性而痛苦的哲学思辨;没有激烈的批判,我们更多读到的,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那沉静深邃的灵魂省察。在描绘战争中人们悲惨的生活及处境的同时,格罗斯曼仍然不忘以细腻的笔墨展现普通民众丰富的内心、美好的情愫和高贵的灵魂。无论命运怎样多舛、生活如何悲惨、境遇何等窘迫,作品中人物的生命总是萦绕着虔敬安详的光环,战争中的日常生活也充盈着道德的高贵与诗性的力量。

作品结尾处,一对不知名的夫妇携手来到林中。格罗斯曼写道:在凉爽的半昏暗中,在雪地下,躺着逝去的生活,躺着强壮的和瘦弱的、勇敢的和胆怯的、幸福的和不幸的人们。但是,在林中的严寒中,比在被太阳照耀的平原上,更强烈地感受到春意。在无言的寂静中,听到了对死者的哀号和对生活的猛烈的喜悦。相比整部作品惊心动魄、残酷激烈的总基调,如此静谧安详的结尾,令人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思考:俄罗斯作家们关注的问题都是战争与和平,生存与命运这类关乎人类存在的宏大命题,书写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经验。一两个世纪之后,读者依然会被那种冷峻的思辨、人的尊严和高贵的精神所感动。

宏阔辽远的审美之境,并非评判小说优劣的标准,但对当下中国小说而言,却是一种稀缺的精神气质与审美品格,值得当代作家进行深入开掘与探索。中外文学史一再证明,作家是否具有宏阔的视野和博大的情怀,是否具有追求伟大的野心和经典的自觉,作品的格调和境界是大不相同的。

伟大的文学信念与传统

几年前,作家哈金倡导中国作家创作“伟大的中国小说”。关于“伟大的中国小说”,他做出这样的定义:“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

如何写出  “伟大的中国小说”,哈金强调作家的“文学信念”的巨大作用。他说:“没有伟大的文学信念往往会给写作造成重大失误。鲁迅认真地写小说只写了七年,只出了两个短篇集子(《故事新编》不是纯文学创作)。对小说家来说,七年时间只不过是个开端,都不足以全面掌握小说的技艺。设想如果鲁迅当时怀有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意识,他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小说,就会给我们留下比那些杂文更有意义的伟大作品。鲁迅临终前曾对冯雪峰说他希望能再活十年,每年都要写出一部长篇来。再来看张爱玲,她在自己汉语的创作高峰时期改用英语写小说,夭折了自己的才华。如果她头脑里有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意识,清楚自己的目标,就不会出现那种失误。”对哈金的观点我颇以为然。没有伟大的“文学信念”,陈忠实如何能倾全部之心血,写作《白鹿原》?张炜如何写出皇皇长卷《你在高原》?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力,以及抗拒寂寞的勇气?

哈金的另一观点我认为也很重要,他说:“一旦你决心写伟大的小说,你就会自然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伟大传统,这时你的眼光和标准就不一样了,就不会把心思放在眼下的区区小利和雕虫小技上。”我们一直信奉着进化论,以为文学或艺术是一种线性发展的规律;其实不然,真正的文学艺术是要不断地返回传统本源的。老子就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此之“反”,通“返”。在老子的哲学中,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近百年来,我们始终与传统断裂着,没有真正地返回到先秦与汉唐,汲取那个伟大时代的宏阔的思想精神与气质品格。当然,这样讲并不是说要排斥外国的优秀经典与传统,俄罗斯文学、欧洲文学,包括拉美现代文学,永远都是我们的“他山之石”。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傅逸尘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