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旧体诗词成现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点

2019-04-01 09: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论坛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论坛围绕当下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现状,以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及学术价值为研讨重点,探讨中国文学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多种可能。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通常以新文学研究为重点,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相对冷门。近年来,现当代旧体诗词虽受到内地学界和海外汉学家关注,但仍存在研究体系性与系统性不强、大量旧体诗词史料被尘封、相关数据库尚未建立等问题。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新、旧文学融合的不足,是两者长期疏离造成的结果。“现当代的人想踮起脚和古代文学的人对话,而古代文学的人却不愿放下身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与会学者指出,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尤其是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的编纂工作,对于打破文学史观念性构架、推进文学史观念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的编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观照、重新评价文学史的角度。另外,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有助于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研究,具有诗学价值。同一作家在新、旧文学创作时,往往有不同的心境,对旧体诗词进行研究,能够丰富人们对现当代作家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探寻作家心灵情感世界。

这也对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尚未转化为公共话语,研究者要想从事相关研究,需有自己的史观,明确研究的评判标准。在具体研究中,应着力挖掘优秀作家作品。同时,当代诗词评论也有待青年学者投身其中。也有学者指出,历史上唐宋诗词都经历了经典化的过程,留下的大部分是优秀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中,求全同样是不可能的,应淘沙捡金。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郝泽华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