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文物表情包制作 娱而不能愚

2019-03-29 09:30 科技日报

挥舞着拳头的三彩天王俑,配文“小拳拳捶你胸口”、脑袋左右平晃的西汉戏俑,配文“我就是吃瓜群众”、张嘴大笑的红陶人面像、口吐爱心的人头形青铜戟……一张张生动有趣的图片令人忍俊不禁。近日,一组由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表情包走红网络,或许制作者自己也未曾料到,这些用心之作这么快就登上“网红表情包”的宝座,走在了文物泛娱乐化的前列。

如今的网络时代,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表情包已经融入网友们的交流之中,各种表情包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虽说是虚拟的空间,但空间的起点和终点,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现实的世界。稍微观察一下便不难发现,包括你我他在内的网友们,在交流和网络分享时,大都有虚实结合、由虚而实的心理状态。走红的表情包图案,或者来源于现实的具象,或者脱胎于某种文化的表述,文物表情包的出现,似乎暗合了这种精神需求。

揣摩文物表情包的制作初衷,无外乎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走进网友的视野,于潜移默化的娱乐中提升社会的文物印象和文化意识。从其走红的效果来看,这种接地气的创意与尝试值得赞许,它至少提示我们,在网络快节奏、知识碎片化潮流面前,通过“动起来、活起来”的文物,让人们或多或少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于日常交流中增加一些中华文明的底蕴和意趣。

在为文物表情包点赞之余,应该看到,文物表情图案并非始于今时今日,在甘肃博物馆的“官方版本”出台之前,网络上亦曾出现过一些文物表情制作图,其中不乏恶搞文物的图案,其出处虽不可考,但类似“关公战秦琼”之类的搞怪行为让人哭笑不得,对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误导显而易见,因为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难颠覆的。虽说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文物表情包不过是一种入门级的网络现象,但如何通俗地解读文物尤其是国宝级文物,其考量是个问题,其影响不可小觑。娱乐与愚蠢和愚昧之间,有时就隔着一层窗户纸。

近年来,在系统梳理文物资源的基础上,与文物表情包一样,通过VR、3D、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来展示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遗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部门的参与,这是文化自信的可喜表现,也应该是有章可循的认真探索。毕竟,面对穿越于网络空间的珍贵文物,比人们会心莞尔更有味道的,是其内在历久弥新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寇 勇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