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巧借“外力”练“内功”

2019-03-29 08:52 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重视程度的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不断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也在逐步转变思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依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早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就强调,公共文化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群众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时至今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近日,在上海世贸展馆举办的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上,240家参展单位、1500家采购主体为我们描绘出当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蓬勃。如上海市嘉定区“我嘉书房”将自助服务、无休服务、数字服务引入社区、园区、景区和商区,引导和鼓励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探索路径,让阅读生活触手可及;江苏无锡全中文化公司承接无锡新区文化馆管理运营,实现了文化馆整体外包;北京海淀区采用契约管理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北部文化中心,服务效能大大提升。

然而,在小有成就的“成绩单”面前,我们还应看到,公共文化服务开放程度还可努力,社会力量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可加大,某些地区的资源配置还处于体内循环,效率不高、活力不足还时时可见。因此,政府还需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上继续深扎,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文化系统“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各类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有序竞争的有利局面,由此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使公众真正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土木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