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绿皮书》揭示的那道疤

2019-03-20 08:24 人民日报

电影《绿皮书》近日获得第九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讲述了上世纪美国种族隔离时期,来自纽约的非洲裔钢琴家和白人司机在南下表演旅途中,彼此放下偏见和心结,获得跨种族友谊的故事。影片故事轻松诙谐、充满温情,但所反映的种族问题却令观众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剧本是根据对真实人物的访谈和他们之间的书信写就。电影中提到的“绿皮书”全称《黑人驾驶者绿皮书》,是纽约邮递员维克多·格林发起并出版的小册子。1936年首发以后,这本书不断修订再版至1966年。书中详细标明了对非洲裔友好的场所和路线,被称为非洲裔的“出行宝典”。美国舆论称,这本书的“成功”恰恰反映了种族隔离罪恶之深。

在种族隔离时期,非洲裔在旅行过程中依靠“绿皮书”提供的信息,才能“幸免于难”。否则,误入只招待白人的场所,轻则被赶出门,重则遭到辱骂、殴打。纵然有了“绿皮书”,旅行对非洲裔来说仍是苦差事,因为“适合”非洲裔的旅馆等大多位置偏僻,条件差。很多非洲裔旅行前不仅需要自备食物和水,甚至还要带上便携马桶和汽油,以备不时之需。美国作家约翰·威廉姆斯在1965年出版的《这也是我的国家》一书中曾写道:“白人同胞一点也不理解,对于黑人来说,在美国长途驾车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

随着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兴起,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但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远未消失。电影《绿皮书》获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当前美国种族问题的担心。近年来,美国社会走向极化,种族关系更趋紧张、复杂,特别是针对少数族裔的不公正执法引起广泛关注。美国温斯洛普大学去年12月的一项民调显示,南部11个州中有61%的居民认为近年来美国种族关系恶化,超过一半的白人认为非洲裔遭受不公对待,而持这一观点的非洲裔更是占到89%。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去年5月的调查显示,有64%的人认为,种族主义仍是美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谈到这部电影,美国国会众议员、民权运动领袖约翰·刘易斯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说:“我可以证明,影片关于那个时期、那些地方的描述非常真实,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黑人男女,我们的兄弟姐妹被当作二等公民,因养家谋生遭受威胁,因试图寻求有尊严的生活被殴打,甚至杀害。我们的国家并未治愈那段历史的伤口,我也没有。”

《绿皮书》中有句台词:“改变人的观念需要勇气。”的确,近年来美国社会关于种族等社会问题的喧哗与骚动说明,要想摆脱种族歧视的阴影,美国还需要拿出更多勇气,而且更关键的是,要有真行动。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