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首都图书馆前身

2019-03-05 15:28 北京晚报

▌蒋晨明

这是一个古老得很纯粹的巷名,从明代起就有“头发”的名称了。一说此名由胡同形状而来,但实际上头发胡同并不太窄;一说大概是卖假发的地方,但明代就有假发生意?待考吧。反正一条胡同从明代至今从未更名,已是十分难得。

从西口儿进入头发胡同,路北第一个宅院就引人注意。这里是头发胡同的63号。据介绍,63号在清代曾是翰林院的讲习所。到了民国时期,就成为京师通俗图书馆,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它的典礼仪式。相关资料显示,1927年,这个图书馆改建为市立第一普通图书馆。里面藏书众多,堪称研究社会民俗的宝库。这就成了现在首都图书馆的前身。

东行百米后,向北是一夹道,可直通北面的受水河胡同。这个夹道不长,但折了好几个小弯,有点像“S”。前些年我去时,夹道内还有些散落于墙边的旧石磨,经多年风吹雨打,石磨早已没了棱角,但极具质感。

在胡同中部,有个25号院。院门是西式的,门上还残留着精美的雕刻。问了院内一居民,她称不知这宅子有何来历。后来翻阅各种资料,才从一则文章里发现一点25号院的踪迹。大概是说抗战时期的总税主任管文炳曾在此居住,称为“管宅”。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