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生活观察类综艺”别扎进死胡同

2019-02-27 07:45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满屏皆是催恋催婚催生娃

新的一年,荧屏上涌现一大波观察类综艺。不管是主打女明星私下真实生活的《我家那闺女》、90后社交观察类真人秀《美好的遇见》、聚焦女明星婚恋生活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在收视表现上都不错。不过,虽然美其名曰包含婚恋+观察、夫妻+观察、亲子+观察等多种形态,但当下观察类综艺的路子,似乎越走越窄。有人不无戏谑地表示,观察类节目三大宝:催恋、催婚、催生娃。

情感观察类综艺大多采用“真人秀+演播室”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让观众聚焦于艺人的日常生活,艺人也存在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被催婚等无奈的问题,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观众吃着艺人带来的“瓜”的同时,还可以从演播室中明星父母等嘉宾的讨论发现更多明星生活细节,从而拉近嘉宾与观众的距离。

在不少该类节目中,凡是女艺人生活中出现的男性朋友,都免不了被强行组合,吃饭、聚会和业余生活也全都被单身、结婚的话题充斥,各路好友轮番上阵,有的口头劝婚,有的则直接给介绍对象。单身女艺人已经从被父母催婚,变成了被朋友催、被路人催。有观众在微博上统计,热门生活观察类综艺《我家那闺女》前三期节目,四位女艺人共被催婚了23次。

事实上,催婚、催生娃一直都是困扰着青年男女的人生难题,观察类节目及时洞察到了这些问题,其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深入探讨和疏解亲子关系、两性关系,纠正错误的人生观、婚恋观。评论人百草认为,目前这类节目表现出的反而是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认同、默许,甚至强化和渲染,让催婚、催生娃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正常现象,“观众是来向节目‘取经’的,结果却被洗了脑。”

很遗憾的是,关于独居女艺人的生活问题、关于大龄女主持的职业困境、关于运动员退役后的人生选择,以及代际沟通的障碍等等,都淹没在“催婚”二字里,对于正确的择偶观、婚恋观的探讨,却鲜少在该类节目中有所传递。观众的反馈,已经让观察类节目制作方意识到,不该一头扎进婚恋的死胡同。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闺女》,已经开始弱化“催婚”。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徐颢哲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