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走京城 | 故宫灯会一票难求?灯市口再闻故人声
2019-02-18 15:15 千龙网

wwzjy2019021507

灯市口丰富胡同老舍故居。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今年,网红故宫推出元宵灯会一票难求,大伙都想进宫一探究竟。历史上的元宵灯会也是全民盛事,各式花灯争奇斗艳,男女游人往来观灯。热闹的灯市正是设立在皇城以外、朝阳门以内的灯市口。

随着历史变迁,灯市口已不见灯市痕迹,只能从锡拉胡同、油坊胡同等流传地名回忆往日的繁盛。胡同里的小院、街旁的建筑依然讲述着属于灯市口的故事。

wwzjy2019021511

史家胡同博物馆展出的京城八旗分布图,灯市口位于镶白旗驻地。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再难见 昔日“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随着元宵张灯习俗的形成,灯市逐渐成为盛况空前的全民盛会。禁止抛头露面的古代女子这夜走出深闺,一睹花灯之繁盛,游人之喧闹。赏灯赏月良辰,才子佳人相会,使元宵节又被誉为古代的“情人节”。

纸灯、麦秸灯、通草灯、纱灯、玻璃灯、走马灯、五色明角灯各样华丽花灯交相辉映,游人如织。这方盛大灯市所在之地得名“灯市口”,沿用至今。

金戈铁马,清朝定都北京,开始实行“旗人分居”,八旗分布于四周拱卫皇城。内城成为旗人驻地,汉人则被安置到外城。内城还被禁止设店、设市、开设戏园,以保证八旗军队的战斗力。热闹的灯市从内城移至外城,灯市口成为镶白旗驻地,并设立了镶白旗满洲都统署,再难见“花市灯如昼”的胜景。

wwzjy2019021510

老舍故居展出老舍编写的教材《言语声片》,观众可以听到老舍朗读课文的声音。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wwzjy2019021508

老舍故居。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丰富胡同丹柿小院再闻故人声

往日灯市辉煌已逝,灯市口却还记录着老舍、焦菊隐、金雅琴等人艺编剧、演员的戏剧往事。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老舍最后的住所。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结束美国讲学,便回国购置了这方小院,《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都是在这里写成。

小院中有两棵柿树,深秋时节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老舍夫人胡絜青便取名为“丹柿小院”。走进四合院,还可以看见陈列着沙发、茶几、多宝阁、条案、硬木雕花圆桌的客厅,以及胡絜青简单整洁的卧室。展厅中的眼镜盒、婚书、老舍使用过的《辞源》、穿过的西装、出版的作品,都在讲述着这位“人民艺术家”的人生岁月。

老舍曾编写过世界上最早的一套汉语教材和声片《言语声片》。这套教材编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期间。一个大大的留声机喇叭,还在不停歇地播放着声片,一声声传来时年二十五岁的老舍念诵汉语的鲜活声音。

wwzjy2019021502

史家胡同博物馆展出的曹禺工作证。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wwzjy2019021504

史家胡同20号院原为史家胡同56号院,许多人艺的老演员曾在这里一起排戏、生活。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戏剧往事 “老人艺”与《龙须沟》

老舍的《龙须沟》依然是人们忘不掉的京味儿经典,也奠定了北京人艺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基石。大到主角,小到配角,经过生活的体验,把戏磨得扎实耐看,也成就了人艺的众多大导名角。

1950年,华北人民文工团扩编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人艺”的演员宿舍便在灯市口东侧史家胡同56号院(今20号院)。在这里,演员们跟着导演焦菊隐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老舍的作品《龙须沟》。老舍还受邀来到院里朗读剧本,帮助演员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精神,而朗读剧本也成为了人艺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1951年,“老人艺”话剧队将《龙须沟》搬上舞台,获得巨大成功,老舍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剧院内部流传着“先有《龙须沟》,后有北京人艺”的说法。第二年,“老人艺”话剧团与原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话剧团合并,在56号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布正式建院,曹禺为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

56号院也成为了人艺演员的生活圈。演员金雅琴回忆56号院的往事,“那个时候,胡同里都是吆喝声。卖小金鱼的、拉洋片的,满是生活的气息,我们就在这种氛围里天天在大院里排戏、聊天,所有演员都生活得像一家人一样。”

wwzjy2019021501

史家胡同博物馆。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wwzjy2019021503

史家胡同博物馆。千龙网记者 张嘉玉摄

徐志摩曾是“小姐家的大书房”座上之宾

史家胡同56号院另一侧,坐落着一家京城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馆名由老舍之子舒乙题写,馆藏民国洋地砖、老档案、人力缝纫机、晶体管收音机等老物件,讲述着时光深处的胡同记忆。

这座宅院还曾是女作家凌叔华的住所。20世纪20年代,社交公开蔚然成风,文人们不定期的聚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凌宅的大书房也成为聚会之所,泰戈尔、胡适、齐白石、丁西林、徐志摩、林徽因等文化名流都曾是“小姐家的大书房”座上之宾,比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早了近十年。

凌叔华曾多次提起徐志摩对她文学创作的帮助,“我对文艺的心得,大半都是由他培植。”凌叔华小说《小哥儿俩》的原型正是胡适的两个儿子,胡适还曾担任凌叔华、陈茜滢的证婚人。《在中国的一次艺术家聚会》中,美国女画家玛丽·奥古斯塔·马里金记下了对聚会女主人凌叔华的印象,“她贤淑文静,不指手画脚,也不自以为是,客人有需要时她就恰到好处地出现,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

不论是文人雅集还是戏剧往事都成为灯市口的独特魅力,吸引游人不断前来探寻。

责任编辑:邱伟作者:张嘉玉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