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兵马俑被“玩坏” 你怎么看

2019-02-01 08:14 科技日报

西安钟楼附近惊现“变脸”兵马俑——看到网上图片,第一反应是欢乐。这其实类似于把商业街大屏幕投影游客的手法搬到兵马俑脸上,尽管制作工艺有点糙、脸部亮度有点高,浓浓淘宝“买家秀”风之余还有点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恐怖片的既视感,但仍不失为一个脑洞清奇的土味创意。

争议随之而来。有人现场体验后觉得好玩,有人觉得会吓坏路人。也有人慕名来到现场,哪知这个兵马俑的大脸已经不再发光发亮,只剩一尊古铜色的巨像杵在那,不远处还有吊车工程车在路边待命,不少游客只得悻悻拍个合影后离开。显然,这是要“强拆”,但除了表示遗憾,也不知说什么好。

作为一个西安人民的“后裔”,个人认为,这个或许有点山寨、有点雷人的“变脸”兵马俑,出现在“最中国”的西安年味里,挺热闹、挺喜庆。大过年的,网友吐槽就让他们吐好了,恰说明咱推出的这个“大块头”受关注度高不是。如果连这点抗“黑”能力都没有,总揣着一颗玻璃心,何以将大西安的网红事业发扬光大?

要说兵马俑被“玩坏”,早就不是新闻。据说在西安,万物皆可成兵马俑——有兵马俑巧克力、兵马俑骑摩托、兵马俑弹贝斯、兵马俑餐桌雕花……前段时间看了个试睡兵马俑酒店的视频:床前、床底、窗帘后、马桶旁,到处都有兵马俑盯着你!来一个周星驰式“哈哈哈哈”,权当一乐。特别是兵马俑陪睡这事,没法较真,人家本来就是墓葬陶俑;但如果有人开店,有人消费,那我们吃瓜群众还真管不着。

自打出土以来,兵马俑就成为一个给西安、陕西乃至中国代言的文化符号,驰名中外。作为这一符号的载体,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工艺礼品铜车马。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渗透,被“玩坏”的兵马俑形象内涵越来越卡通化,有了多面“人格”,比如骑摩托、弹贝斯的很潮,“变脸”的很土,但都不影响人们对兵马俑的符号认同。不难预见,兵马俑还会被“越玩越坏”,不妨接受这沙雕文化里自嘲、自黑的精髓,与众同乐。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