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北京市朝阳区的 “非遗派对”

2019-01-24 08:08 中国文化报

1月20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的小剧场里聚集了不少人。尽管可能处在不同的年龄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一样的身份背景,他们却都早早盼着来参加同一场“非遗派对”。

“非遗派对”的组织者是北京市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80多位参与者是2018年度参加了朝阳区“寻找工匠”非遗传习课堂的全体学员和非遗传承人。所谓“非遗派对”,其实是学员们在经过了历时半年的学习之后,为了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而举行的结课活动。因为现场气氛热烈融洽、轻松活泼,所以大家更愿意将其视作一场年终大聚会,切磋比试一下所学的技艺,分享交流学习体会。学员们除了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刺绣作品、花丝镶嵌的首饰等学习成果外,还带来了自编自演的京剧、昆曲、舞蹈等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

“寻找工匠”非遗传习课堂是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秉承“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于2017年10月启动的一项非遗传习活动。活动以非遗传承人小班授课的形式,向普通百姓传授非遗技艺,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者和传播者。

“为了保证普通参与者能够学有所得,我们在项目启动前期进行了严谨的项目筛选,并与非遗传承人充分接洽,最终确定了北京宫廷补绣、传统香品制作、古书画修复技艺、花丝镶嵌、传统旗袍制作等8个传统工艺类项目。”回忆活动启动之初时的情景,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杜洋说,“会不会有人愿意来学,能不能招满学员,最初我们心里也在打鼓。直到面向公众招募学员的消息在网上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80多个学习名额收到了超过600人报名,我们才意识到之前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

古书画修复技艺传承人楼朋竹说,她没有料到会在参加培训的学员里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而更让她意外的是,这些年轻人问她的问题很有水准,许多问题都是他们在自学钻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2017年,经过初级班长达3个月、课程总时长近200小时的培训,学员们初步掌握了所学项目的历史演变、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艺,并且拿出了喜人的学习成果。2018年,为了进一步持续推进培训的影响力和深入程度,让参与学员能够学习得更加透彻深入,全面掌握非遗技艺,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又启动了中级班的培训活动,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

“真正开始学了之后才发现,传统技艺有着特殊的魅力,制作出的产品也可以和生活发生关联,而且能够给生活增添文化味道。所以一期不过瘾,还要继续学下去。”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班学员秦丽娜说。

旗袍裁制技艺传承人史丽萍告诉记者:“培训让更多的普通人深入地了解了传统工艺。在旗袍制作的初级班上,零基础的学员学习到如何制作一件单旗袍。中级班开始教授夹旗袍的制作,其中就包括给单旗袍附里子、加蕾丝。随着课程的进阶,大家所学的技艺有了提升,对传统工艺的领悟也更加深刻。”

随着“派对”上最后一个节目《旗袍秀》上演,史丽萍带领着学员们身着她们亲手制作的旗袍悉数亮相,朝阳区“寻找工匠”非遗传习课堂中级班的培训圆满收官。参与组织该项活动的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感叹:“通过‘寻找工匠’非遗传习课堂,进一步扩充了朝阳区非遗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同时调动了年青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非遗传承人。未来,朝阳区还将进一步完善非遗传习场所的网络布局,将非遗传习活动在社区常态化铺开。黑庄户、太阳宫两个地区的非遗传习所将在今年陆续开放,同时,朝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也将通过对非遗作品、非遗传承脉络与城市记忆的梳理,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学思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