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范小青《灭籍记》思索“身份问题”

2019-01-21 08:1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一纸“身份”兼具荒诞之轻命运之重

“历史中的隐痛与深忧,藏着遍寻不遇的往事与乡愁。”从苏州小巷的市井生活到乡镇与城市的变迁图景,四十年来,作家范小青的创作一直处于求新求变当中。1月19日,范小青长篇小说新作《灭籍记》在京首发。

《灭籍记》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本书讲述主人公吴正好寻找祖辈,最终引出一段特殊的历史以及叶兰乡、郑见桃、郑永梅等一系列人物在这段历史中的离奇境遇。主人公吴正好是一个“假子真孙”,因为一纸祖屋契约的意外出现,无形中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踏上了寻找亲生父母郑见桥和叶兰乡的道路,一步步找寻线索接近真相,又一次次线索断裂一无所获。吴正好陷入到错综复杂的迷局之中……

范小青在《灭籍记》中对人的“身份问题”抛出了哲学性的终极提问,这是她在“荒诞现实主义”上的一次尝试,同时也展现了她对待历史的一种个体反思和审慎的态度。整部作品极具先锋文学色彩,通过一个平凡家族里小人物寻找身份的故事,范小青再一次展示了她直面现实、刻画底层民众的文字功力,她以简约细腻的笔触,道出了沧桑与悲凉,写尽了几代人的生存现状与隐秘心事。作品中的“籍”是几张纸片,更是个人生存于社会之中的证明。

评论家阎晶明表示,《灭籍记》虽然写的是普通人、普通事,但无论是寓言的味道,还是形式上的先锋小说的自觉,都贯穿作品的始终。评论家贺绍俊认为,《灭籍记》的结构讲究,构思严谨,范小青抓住了当下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我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没有身份的人在这个社会是不能存在的。“她来寻找身份,解释身份跟我们生活的关系、跟我们生命的关系,其中又有她的批评性的东西在内。”

作家李浩认为,《灭籍记》是一则让人感吁和心酸的喜剧,范小青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有着世界共性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似乎越来越不信任自身,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于“那张纸”来证明或确立自己,离开这样的纸,我们的生命、生活马上变得虚幻起来,变得“不真实”,而这一“不真实”其实蕴涵着巨大的可怕,“《灭籍记》是少见的有哲学思维的中国小说。”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路艳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