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传统工艺产品的“用户画像”

2019-01-15 09:01 中国文化报

人们为什么偏爱传统工艺产品?采访中,记者发现受访者在讲述他们选择心爱的工艺产品时的目的和初衷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或许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关键词:“技术控”

刘小雅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80后”媒体人,因为沉迷于手工地毯繁复的几何图形和高超的织造技艺,她不仅买过专业书籍研究,还在伊朗旅行时扛了一块地毯回国。因为想知道南北方套色印刷的木版年画有什么异同,她还买过许多武强和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回来研究。在她看来,传统工艺产品的技艺是最具魅力的部分。

■ 关键词:“炫耀型”

“70后”旅行博主杨萌是云南昆明人,她说旅行时最爱穿量身定制的中式旗袍拍照。因为这样不会撞衫,而且显得很有品位,丝毫不比穿国外的那些奢侈品品牌逊色,许多时候甚至更“吸睛”。杨萌说,她还会放一个建水紫陶的茶盏在包里,遇到茶事,亮出一个柴烧的“私杯”,顿时就与众不同了。

■ 关键词:“收藏家”

王潇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80后”自由撰稿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会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出差。因为对织物、传统服饰情有独钟,她买过蒙古族大婶的羊毛毡,还“抢购”过人家给新娘定做的蒙古族礼服。王潇说,在上海因为空气潮湿,羊毛毡很难“伺候”,动不动就要拿出来晾晒、除虫,蒙古族礼服的使用率也并不高,但她就是想买回来珍藏。

■ 关键词:“发烧友”

朱见山除了是东家APP的董事长,更是传统工艺产品的重度“发烧友”。他说,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两滴水,一滴茶水、一滴墨水。他的大部分生活也是围绕着这两滴水展开的。因为懂茶和对器物之美的执着追求,他会频繁地驱车去景德镇与制瓷艺人合作,打磨出最得心应手的茶具。为了得到一方称心的砚台,他会帮斫砚传承人联络西泠印社的书画家专门为其配上两行用篆书书写的诗句。朱见山说,当用户真正爱上一个东西,可能比手艺人研究得还要深,手艺人需要与文人碰撞,这样手工艺的产品才能越来越美、越来越雅,文化附加值才更能体现出来。

■ 关键词:“颜值派”

最近忙着装修新家的“90后”白领王秋源因为平时工作忙,因此更多的时候是在网上选购家具。他说已经下单了一款心仪的手工竹制落地灯,选购的理由与其说是格外看重手作,不如说是被它的“颜值圈粉”。他说,像他这样的消费者其实并不执着于纯手工的就是好的,外观的设计、实用性、耐用性也是作为日用型的产品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学思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