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浙江嘉兴、温州、台州等地推出汽车图书馆服务后,1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汽车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浙江迈向文化惠民道路的有力实践。(1月7日中国新闻网)
所谓汽车图书馆,又称之为“流动图书馆”,主要为固定图书馆提供辅助服务,把图书馆服务拓展至没有固定图书馆的新发展区和偏远地区。
作为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的补充与延伸,汽车图书馆其实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图书馆就已出现在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遗憾的是,由于经费不足、读者量少等原因,汽车图书馆的发展不久就偃旗息鼓。
如今,汽车图书馆重出江湖,又开始逐渐在各地出现,旨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其初衷良善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能不能解决经费不足、读者量少等问题,以避免重蹈覆辙昙花一现?
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当前的汽车图书馆基本上是由财政支撑,也没见到有地方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经营之道,意味着财政的支持力度决定了汽车图书馆的发展程度。
汽车图书馆若想避免昙花一现,其服务模式需要颠覆式变革,最起码不能走过往的老路。举例来说,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汽车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争取到志愿者、公益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然后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深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汽车图书馆在芬兰有50多年历史,在法国都快100年了,之后又诞生婴幼儿汽车图书馆、艺术汽车图书馆、音像汽车图书馆等富有特色的新类型,其中的优秀经验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