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种子钟扬》传播“种子”的力量

2019-01-10 15:46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17年9月25日,一场车祸让53岁的复旦大学植物学家钟扬永远地停下了他追梦的脚步。

2018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追授钟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8年,十几本有关钟扬的图书陆续上市,其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新华社记者陈芳、陈聪撰写的报告文学《种子钟扬》展现了“种子的力量”,讲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斗人生,还原了一位植物学家与他所熟知热爱的植物世界之间一段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上市3个月发行3万册,许多读者跟随《种子钟扬》追寻他的足迹,回味他的奋斗人生,敬畏他对植物学的热爱与责任,敬畏他在平淡中铸就的伟大。

展开奋斗者的人生画卷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是一部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意义的好书。钟扬的几句话,道出了奋斗者的心声。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援藏16年,在西藏行走50万公里,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基因”宝藏,也交出了他的人生答卷。

“该书以优美感人的文笔、生动翔实的细节,带领读者走进生物学家钟扬的世界,体验时代楷模的人生之路,切身感受‘精神珠峰’的力量。”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常务副总编辑刘凯眼里,该书以钟扬的动人事例,完美诠释了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内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国家需要像钟扬这样新时代的奋斗者鼓舞千千万万的人们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凯坦言,让人们走近钟扬、了解钟扬、感受钟扬,是出版人的责任。“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对于钟扬的生平、胸怀、梦想,很细致地进行了梳理和还原,是一部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意义的好书。‘梦想,无论多么遥远,总驻守在我们心底。创新的心永远无法平静。只要心在不断飞翔,路就不断向前延伸。’钟扬的这几句话,道出了千千万万奋斗者的心声。”

说起为什么用“种子钟扬”来做书名,刘凯说,这四个字浓缩了钟扬的一生。“首先,钟扬毕生以种子为业,长期穿梭在青藏高原,采集植物种子,充实国家基因宝库;再者,他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将科研和梦想的种子撒进了无数学子心中,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在刘凯看来,钟扬本身就是一颗种子。这位种子专家用自己的一生讲述了一个逐梦种子的故事;他用特有的“种子方舟”,播种出自己生命的高度;他的精神如同种子一样在无数人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刘凯告诉记者,看过《种子钟扬》才会了解,植物学家的野外采集过程,异常繁琐复杂: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颗优质的种子。为了寻找高山雪莲、高原香柏、拟南芥和鼠曲雪兔子,无论是在雅鲁藏布江陡峭的悬崖边、万里羌塘的无人区,还是阿里地区的冻土层,都留下了钟扬和学生们的脚步……“一年至少行走3万公里,钟扬为国家换来了4000万颗种子。”

钟扬去世后,妻子张晓艳和家人商量以后,做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把138万元车祸赔偿金全部捐出,成立钟扬教授基金,奖励上海和西藏的优秀师生。在这之前,张晓艳问小儿子钟云实,你觉得爸爸的这笔赔偿金该怎么处理?这个15岁的孩子说了一句话:“这是爸爸用命换来的钱,我们还是应该用在爸爸的事业上。”

盘点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需要承受苦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钟扬用自己采集的4000万颗种子,交出了他的人生答卷。“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钟扬用他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

带读者感受信仰的光芒

以钟扬的成就,他有很多选择。但他选择了一条艰苦得多的路,因为他认为那更有意义,更富有价值。

刘凯告诉记者,这部书的产生,脱胎于两位新华社记者一次次的实地采访。

作者陈芳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十佳编辑”、全国三八红旗手;作者陈聪,采写发表了黄大年、王继才、赵家和等众多典型人物的一系列优秀作品。钟扬因车祸不幸去世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深度参与了钟扬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有格局、有温度、有担当的典型报道,跳脱出个人故事和形象塑造,将钟扬的典型形象定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历史潮流中,给人以深深启迪和思索。“他们力透纸背的叙述,让钟扬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两位记者追寻着他的足迹,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当我们渐渐走近钟扬、了解钟扬,发现他与另一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黄大年有着难解之缘。”曾经写过黄大年的陈聪回忆道:2017年9月24日23时38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钟扬就党支部会议议题征求院其他领导意见,在微信群里“圈”了所有人:“我们何不在26号下午花一个小时开个会,讲讲黄大年呢?”此时,距离吉林大学教授、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去世,已有8个多月。

“他们有同样的梦想,并为之‘惜时不惜命’;他们有同样的使命,并为之‘如痴如狂’。他们用全部的热血与赤诚谱写出一篇新时代奋斗者的优秀答卷——他们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却唯独没有他们自己。”陈聪说。

至今陈聪依然记得,走进钟扬家那一刻留给他们的震撼:房子的装修像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家具一看就是买了很久的,电视机是早就被淘汰的老款式;100平方米出头的房子、3个小卧室、和岳父岳母同住……“钟老师这样的一个大教授的家,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局促的地方?”作者有了莫名的感动。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教授。以钟扬的成就,他有很多选择,他可以不必去遥远的西藏奔波,但他偏偏那么做了。他可以在舒适得多的地方,舒舒服服地做学术搞研究,也可以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毕竟他在33岁时就已经成为副厅级,但他选择了一条艰苦得多的路,因为他认为那更有意义,更富有价值。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黄大年、钟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他们用行动为人们定义了什么是高尚的灵魂、什么是信仰的坐标。

千里之外,云南昆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严密保存着许多濒危、特有、富有经济价值的种子,许多都来自钟扬和学生们的采集。如今,这里已是世界三大种子库之一,吸引着全球植物学家的目光。

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言,“今天,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 王坤宁 李婧璇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