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徐则臣携《北上》对话陈喜波:大运河已走进我们生活当中

2019-01-02 08:1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大运河已走进我们生活当中

北京段纵贯千年,见证城市沧桑巨变,承载宝贵的文化记忆。“我与运河 寻古问今”——千龙网“行走文化带”主题沙龙近日在角楼图书馆举办,青年作家徐则臣携长篇新作《北上》对话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教授陈喜波,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中,讲述千年文脉大运河的故事。

徐则臣此次携新作《北上》亮相,展开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画卷。谈到书写运河的情缘,徐则臣回忆他在运河岸边的童年,“对农村孩子来说,水就是我们的天堂,那个时候没有变形金刚,没有超人,连电视都没有,没有现在任何孩子能玩的娱乐设施。但是我们有水,可以打水仗、游泳、溜冰、采莲……”他说,他写运河有十五六年了,“我的文学、我的认识是沿着运河向前发展的,所以运河一直是我写作重要的背景,也是以文学方式认识世界有效的路径。”

《北上》由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书中故事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为写作新书,徐则臣实地走访大运河,在通州段走访期间,北京市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教授陈喜波陪同徐则臣并为他解释了河道古今变迁和历史内涵。陈喜波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解开过去的历史,并将其拼合成完整的框架,而徐则臣所书写的却是将历史活化,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和影响人的心灵。

陈喜波现场介绍了运河上具有宝贵价值的文物遗产,并为听众讲解运河与北京的渊源。他强调大运河为北京城市带来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运河已经走进我们生活当中。”他引导听众从故事、细节、日常生活中去理解大运河,让“大运河文化带”走进日常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路艳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