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韦力:18年播种,如今硕果累累

2018-12-29 08:2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18年,对藏书家韦力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他的《寻访官书局》《觅文记》《觅词记》与“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等作品,各具特色。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韦力解释,近些年出书多,并非所谓的作品井喷期。其实从最开始寻访历史遗迹,为创作做准备,他已经进行了18个年头。

梳理官书局现状

近两三年,韦力的出书速度被友人形容为“近似疯狂”,有朋友统计出韦力今年总计出了9种书。“就我自身而言,没有数过每年出多少本,一者缘于我仍处在写作的亢奋期,无暇也无兴趣做总结和回顾;二者我所写的几个系列仍然在进行中,要做小结也是几年后的事情。”

韦力的《寻访官书局》一书,以寻访作为主线,通过探访与晚清官书局有关的历史遗迹,引出官书局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官书局是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先声,象征着中国出版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本书关于官书局的寻访,韦力已经陆续进行了十几年。寻访过程中,落实具体地点最不容易。因为随着历史变迁,有些文化遗迹已经没有了踪影或者受保护力度不够。“这正促使我加快步伐寻访,期待有一天,当相关部门意识到某个遗迹的重要性、想做相应恢复时,我寻访过程中的照片和文字记录,能够成为这处遗迹得以复生的可靠依据。”

寻访多年乐此不疲

如果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概括韦力所写之书,“觅”字无疑是非常恰当的。一年下来,韦力大概有1/3的时间奔波于各地。“只有在寻访过程中,我才会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新的体验。这正是我为什么寻访多年,仍然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但是,有些人物的寻访的确很困难。比如,有些古代名人之墓,所查得的史料只是说在某山上,而一座山的范围太大了,只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边走边看。“放眼望去,大多是郁郁的青山。当‘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得,看着渐渐西沉的太阳,那一刻心中的焦急与绝望,没有相应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寻访中的酸甜苦辣,有些可以写入文章,也有一些只能如古人所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古书之于韦力,是摄人心魄的魅影,更是悠悠历史的踪迹。他的私人藏书楼“芷兰斋”,收有古书逾7万册。在韦力看来,要想真正体会到一部古书的美,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其拿在手中一页一页地翻阅、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人们对古书的爱,必须将其拥有之后,细细品读,才能将这种爱发扬光大。人们不太可能隔着展柜的玻璃看上一眼,就能产生近似于痴迷的爱。”基于这种看法,韦力还是觉得,应当让一些古书能够在民间流传,以便培养出更多的藏书人。“我希望有一天没有能力拥有这些古书时,将它们‘取之于民,散之于民’,继续让爱书人延续聚聚散散的历史故事,让书香概念根植于心。”

多部作品在计划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盘点自己的2018年,韦力认为,“人生有限,欲念无穷”正是自己做事的动力所在。“我近几年的寻访与写作状态,可以用‘努力耕耘,不问收获’来概括。但我还是不能免俗,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认可我的所为。”比如,《觅文记》荣获“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寻访官书局》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年度好书,“这样的结果都给我以鼓励,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所为,更加努力地将寻访进行到底”。

2019年,韦力的多本图书在出版计划当中。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作为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理应作出相应贡献。“故宫出版社编辑约我写一本相应的作品,我经过仔细考量,同时结合自身所熟悉的图书领域,决定写一本跟故宫有关、研究《四库全书》的作品,计划在明年完成。”另外,“觅”系列中的《觅经记》也要在明年出版。“‘经’字指的是中国儒学的《十三经》,本书通过对古代经学家的寻访,穿插讲述中国的经学史。”对于古代书楼的寻访,是韦力一直延续的系列,预计明年会有全新作品出版。“有时出版速度不可控,明年能够有哪些书面世,只能到明年的此时此刻才能作出总结,自己只负责每天踏踏实实努力就好了。”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