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如梦之梦》拿什么让观众坐满全场

2018-12-28 08:27 北京商报

略去在睡眠中流逝的8小时,如果让你拿出一天中剩下时间的1/2来看一场话剧,你愿意吗?显然,这个问题在话剧《如梦之梦》开演的那一刻被解出了答案,《如梦之梦》作为赖声川的史诗级剧作,带着“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的态势于本周再次登陆北京的话剧舞台。

长达8小时

《如梦之梦》完整版最早于2000年在台北艺术大学问世,2013年,赖声川花大力气完成新版制作,并从北京开启亚太巡演。这部继《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之后的史诗巨作长达8小时,剧情穿越民国初年与现代,空间穿梭于台北、巴黎、上海、北京。

8个小时的演出长度令人咋舌,也正因时长,话剧被分为了上、下本,阖幕之时人间悲欢结束,无数震撼层层叠加,让你透过时空的界限,从戏里戏外的间隔看到大时代的隐痛,被折射进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比如那些未完成的遗憾,比如爱恨与生命,比如战争与和平。

为加深观众与剧情间的羁绊,舞台的设计也颇费心思,被称为“莲花池”的360度环绕式剧场使主观众区沉浸在舞台之中,演出过程中观众可转动座椅方向随剧情而动,并且,在“莲花池”的中央还有一条连接着舞台的阶梯,在几幕重要的剧情中演员会从中穿过,再次强调了身临其境。

开场时,一个个演员首先围绕着环形舞台绕圈行走,从一开始的从容缓慢渐渐地加快速度,直到最后开始奔跑,一圈一圈直到最后再放慢脚步归于沉寂。据了解,《如梦之梦》导演赖声川创作该剧的灵感来自于悉达多成佛的菩提迦叶,而舞台的设计灵感也源于此。当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以顺时针的方向围绕舍利塔而行,时而有人加入,时而有人退出,便有了现在的舞台设计。

演绎跨越

故事开始于《西藏生死书》第269页,由回忆的方式展开,胡歌饰演的五号病人患上绝症,在医学也无法诊断他的病情时,他决定开始一场“追寻”,环绕着生命的追寻、死亡以及人生带来的重复生命模式。整出戏像一次庞大的旅行,演绎了从主角的生命末端开始,从亚洲到欧洲,从生到死,从痛苦到解脱的整个过程。

下本则是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名妓顾香兰,一次次地以为自己飞出了“鸟笼”寻找到栖息地,而最后却发现不过是一个个更大的“鸟笼”,将一生的自由都系在了爱恨之上。

事实上,在演出过程中每个角色都由两个以上演员扮演,跨越了老、中、青三代,而这三个不同时期的角色又会在特定的时间同时回到舞台上,既是当事人,也是故事的讲述者。比如,年迈的顾香兰会在一旁讲述过去的故事,而另一边年轻的顾香兰将这些故事一一呈现。

直到最后,一直被各种情绪纠缠的顾香兰也在生命的完结时刻与生活有了和解,一切归于沉寂、透明的意味隐喻了人的一生。

亦幻亦真

刚刚观看完演出的观众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整场演出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下本的青楼戏,青楼上垂下来的帘子配合灯光有种闺中阁的感觉,虽然许晴刚一出来只说了三个字‘请喝茶’,但台词功底和语气拿捏都恰到好处,把观众直接带入到了场景中,一下就让我联想到了电影《海上花》,但《如梦之梦》又把握了话剧和电影之间的度,非常难得。”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也使用了很多不同语言,比如胡歌会有部分的日语台词,激起了喜剧效果,再比如巴黎场景的戏剧,演员会有大段法语的表述,除此之外,戏曲版的上海话等一系列语言上的巧妙转换,不光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还会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观众说道。

在整场演出的最后,由胡歌饰演的五号病人演唱的一首歌曲诠释了这8小时的要义:“有没有谁,来过这个地方?有没有谁,看见过我的脸?我想我记得,我想我忘了,你曾经在我的梦里徘徊……我曾在你的故事中歌唱……”

赖声川也曾说过:“人们都说梦是假的,但怎么可能是假的,你做梦了,这件事千真万确,哪里有假?我们现在在这里说话,我们演戏,不也是真实发生的吗?只是转瞬即逝,那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