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人艺新一代挑梁田汉名作

2018-12-20 15:19 北京晚报

舞台上挂着金灿灿的“守旧”,台中间站着的则是一代“新角”;戏梦人生里,演绎的是悲壮的“名优之死”,但锣鼓声中,却让人看到令人期待的“演员的诞生”。昨晚,北京人艺年度收官之作——由任鸣、闫锐导演,闫锐、李小萌、杨佳音等主演的田汉名剧《名优之死》在首都剧场上演媒体场,今晚正式与观众见面。这部“新瓶装老酒”、老戏新唱的跨年大戏,有着人艺最年轻的大剧场主创阵容,也颇见演员功底,意味着北京人艺年轻一代开始担纲“挑梁”重任。

重排《名优之死》不只是致敬

三幕话剧《名优之死》被称为田汉在艺术上最为完整的剧作,1927年首演于上海梨园公所,1957年、1979年曾两度被搬上人艺舞台。该剧以民国初年京剧名优刘鸿声为原型,描写京剧名角刘振声恪守梨园行本分,踏踏实实唱戏,老老实实做人,于他而言,唱戏不仅是谋生的手艺,更是一生不得松懈的至高追求。然而艰险的世道却与刘振声的理想背道而驰,面对流氓恶霸对自己的刁难,小报记者对戏曲行业的无理取闹,寄予厚望的亲传弟子凤仙对艺术的背离,一代名优饱受打击,最终在绝望与痛苦中,怀着对艺术的守护与捍卫倒毙于舞台之上。该剧虽然是悲剧结局,却意在唤起人们的觉醒和抗争意识,如今看来也颇有现实意义。

1952年,北京人艺建院伊始,总导演焦菊隐先生曾提出“话剧民族化”的概念,主张话剧首先要向中国戏曲学习,并先后排演出《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剧目,进行了话剧民族化的探索,奠定了北京人艺的演剧风格的基础。1957年,剧作家田汉创作的以清末须生刘鸿声为原型的《名优之死》,作为北京人艺演员训练班的教学剧目演出,在话剧舞台上展现了梨园行的悲喜人生,将东方的京剧与西方的话剧进行了一番融合式的尝试,导演为北京人艺四大导演之一、与焦菊隐并肩奋战的夏淳,童超、于是之、朱旭、金雅琴等老一代人艺人都曾担纲主演。

今年,正值剧作家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人艺特意选择将这部代表作《名优之死》再度排演,不仅是对名家和经典的纪念与致敬,对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的坚守和继承,也是一次对老作品的探索与创新。为此,任鸣、闫锐两代导演首度携手,闫锐、李小萌、杨佳音等清一色年轻阵容担纲主演,要从剧本的立意和内容上都完成一次彻底的创新。

舞台创新融汇话剧与戏曲

由于该剧写的是梨园行故事,其中有不少京剧艺术的呈现。昨晚的舞台上,从开场大京班武生们的一段武戏,到剧中刘凤仙的《贵妃醉酒》,再到刘振声的《打金砖》……先睹为快的观众们,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不仅看到了一出话剧,更欣赏到了不少精彩的京剧片段。从身段到唱段,《名优之死》都演出了实打实的真功夫。

从小就浸润在戏曲行、打下扎实戏曲功底、又有着多年话剧舞台表演经验的闫锐,此次又要负责导演,又要担纲男主角,可谓艺多不压身。他虽然岁数不大,但是演绎起一代名优颇有风范,让作品充满朝气的同时,也有着稳扎稳打的沉稳感,无论是剧中一段精彩的“打把子”武戏,还是结尾高潮时的文戏《打金砖》,都赢得连声叫好。而对扮演凤仙的李小萌来说则更为不易,她原本是学钢琴出身,没有戏曲功底,此次踏踏实实从零起步,花了两个多月苦练唱念做舞,剧中一段“虞姬舞剑”,一段“贵妃醉酒”都有模有样。

该剧还特意从梨园行邀请了外援,饰演小花脸左宝奎的刘宸,是专业戏曲演员和教师,和闫锐相识多年、合作多次,他的松弛与幽默为紧张的剧情增添了些许幽默的色彩。这个角色曾经由于是之扮演过。曾由朱旭扮演过的琴师虽然台词不多,但此次扮演者赵宇来头可不小,他是京剧名家张火丁的“御用”琴师,既要在剧中扮演“琴师”,同时还要为人物的每一个唱段现场伴奏,他的精湛演奏多次赢得热烈掌声。

在舞美设计上,北京人艺此次也大胆起用青年设计团队,借用戏曲舞台的元素,巧妙融于话剧舞台,既是舞台实景,又是虚构空间。虚实之间,空间无限扩张,而人物则融于空间内,体现出大时代命运沉浮间,个人的渺小与宏大。开场的“守旧”,尾声的“同光十三绝”背景,让观众如同走入梨园旧梦,感受民族文化的珍贵,追忆起一代代人坚守的精神宝藏。人物服装上,闫锐和李小萌在戏中戏里都穿戴上了全套的京剧头面和服装,让戏曲名伶的台前幕后和京剧艺术的精致与华美,流转于话剧舞台之间,共同打造一场戏里戏外的视觉盛宴。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