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西洋古董书艺臻完美

2018-11-30 07:55 北京青年报

设计赏

编者按:爱书人几乎都是购书狂、藏书痴,购书藏书各有偏好。民间藏书者中,追慕西洋古董书也大有人在,本文作者就是其中之一,最初吸引他走上收藏之路的,正是西文图书一流的装帧和工艺水平。

董桥先生说,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这段话说的实在是很贴切,我还算不上是一个书痴,大概能挨上爱书人的边,喜欢收书,目前收了有大概四千来册,这个数量不是很多,在认识的书友里面,收书过万册的就有好几位。

收书多了,就比较挑剔,对书的各个方面都比较注意,内容固然是重要的,装帧也不能马虎,书的内容与装帧都漂亮才是一本完美的书。但说实话,国内在图书制作上不是那么认真,缺少一种工匠精神,马马虎虎,不追求精益求精。

在2012年的时候,旧书网上有一批库存的英文原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流出,我因为对百科全书有兴趣,收了一套。那是初次近距离接触西方原版书,当时感觉这套书制作特别好,不管是图书整体还是装订、纸张、印刷等细节方面,质量远远超过国内图书。后来才知道,这套书其实只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装帧最简单的一种,只算一种普及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有装帧更好的版本,有供收藏的竹节书脊,书顶刷金的皮面编号限量版,非常的漂亮,从此原版书就纳入我收集的范围。

我现在主要收一些十九世纪出版的欧洲皮面精装书。一是因为十九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书籍又还算是奢侈品,在图书制作上,能承受高成本,可以制作出一流装帧的好书来,竹节书脊,全皮或者半皮封面,书口刷金或者印花,书名烫金基本是标配,等到了二十世纪,图书成了平常物,再无当年地位,装帧大不如前;二是十九世纪图书的存世量远远超过以往,价格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十九世纪之前的皮装书,因为数量的关系,就不那么容易收了。至于收书的题材,以名家名作和辞书百科为主,比如狄更斯、司各特这样的作家的文学全集,以及九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等。

我的理想是能收一千册的西洋精装古董书,不过有难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内收古董原版书并不容易 ,可供选择的不多,价格也不低;国外倒是价格不高,但运费又太贵,单册书还好,九版《不列颠百科全书》那样的大部头,大十六开本巨册全套25本,重量达到八十公斤,运输不方便,运费还特别高。希望以后这种状况能有所改善。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