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4小时美术馆慢慢走 欣赏啊

2018-11-23 08:11 北京青年报

◎刘婷

南京市建邺区的二十四小时美术馆,又名Poe美术馆。它于2018年11月1日开幕,开幕之际有四个展区,这四个展区分处在绿地上不同的玻璃盒子中,诉说着艺术家各自的故事,带给人无尽的猜想。每次经过这些玻璃盒子的时候,我都在认真听观众在说什么,很多人在说“这个是什么”,也有很多人说“这个看不懂啊”,还有人说“这个想讲什么呢”。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从业者,我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我认为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并不一定是懂艺术,艺术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是从问“是什么”“为什么”“想表达什么”开始的。从审美的主观性来说,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都无法告诉观众,那些作品想说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无论是陈陈陈的猴子还是冯且的彩虹,又或者是张钊瀛的蛋糕和卖力工坊的家具,它们一旦出现在那个城市公共空间与人接触就在诉说了,不同的人听到了不同的话。

美是上帝的杰作,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不要放过任何机会欣赏美。不知道是西方唱罢东方应,还是英雄所见略同,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的最后一章的标题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所谓美是上帝的杰作,是说美来源于自然。这一点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哲学。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有这样的议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他认为“趣”往往是从自然中得到的,儿童天性尚存,则干什么都是有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似学问加深了,懂得的也多了,却渐渐为名枷利锁所捆缚,反而感觉不到真正的趣味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名人雅士们便将“趣”寄托于书法、绘画、古董、香、茶等物件上,然而这些都不过是皮毛罢了,算不得真正的趣味。

美学上有一个曾经被打入冷宫的派别,就是主观派,因为该派别带有一种唯心主义的立场,在那个特殊年代,其命运自然可想而知。随着思想的解放,现在人们已经渐渐认识到审美的主观性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上帝的杰作(美)是一回事,看到美与否、看到的程度深浅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审美是具有时代性的,人是时代的产物,美同样如此。

因此,审美能力是可以塑造的,而这种塑造必然依托公共性,无论是专门的美学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

有句话说: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前半句的立意上就有点绝对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扩展,正在大大压缩“美”的地盘儿,我们甚至很难在钢铁丛林里得到喘息的间隙,更不要说发现美了。

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城市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随着人口的膨胀,城市以其巨大的承载能力,使得地球能够妥妥地安置这七八十亿的人口。我们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则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有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这四十年是中国城市急速发展的时期,而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工业化。在这四十年之前的漫长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农业文明深深嵌刻在我们的骨髓中。

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所以与某些西方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著名地理学家大卫·哈维认为城市中的居民应该享有一种“市民权”的东西,它包括一种空间正义。前段时间非常流行一些城市规划师的视频,在他们的研究中,中国城市的设计有一些对居民不太友善的地方。规划师会告诉我们一些很实际的东西,比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不分,比如城市的道路是以小汽车为本位而非以行人为本位的等等。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告诉我们,城市在精神层面的改良,或者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美感,如何让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一种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我想那些生活在布拉格或者维也纳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在那些广场上有着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的房子和街道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熏陶。在那种环境中得到这样一种熏染,很难说美的感受能力会差。中国城市也应该加强这种生活中的“美育”。

南京市建邺区的二十四小时美术馆就是城市在朝着这个方面发展的一个表现,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现象。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大地上新诞生了很多美术馆,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人的,他们大多带有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公立美术馆担负着服务公众的职责,但它是单位制的,最主要的是,它有固定的开放时间。美术馆美其名曰服务于大众,但更多是服务于有艺术追求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上拥有一个自己的账户,同时免费获取大量的电子书籍资源,但是真正主动去建立一个账号并使用那些资源的人,可能微乎其微。

Poe美术馆是建立在一个公共广场上的,它让我们看到市政在服务于大众对于美的认知和享受方面所做的努力。如果你到那个广场上去,或者是闲逛,或者是健身,或者是社交,你都参与到那些正在展览的艺术品之中。当你看到,当你发问,当你思考,你就获得了美。

几乎是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