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推理小说到底多难写

2018-11-09 15:27 北京晚报

《大象无形》

泽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泽帆两年前跟三位朋友合写公号,一天想写个悬疑短篇小说吓吓人,发到网上,意外看到读者在催续集,于是陆陆续续更新,由一桩真实案件做楔,以此延展出另外十起命案,最终成稿十六万字,书名《大象无形》。八年前,泽帆无意中看了个视频新闻,于是有了书中第一个案件。大象是个报社记者,一天,他在工作过程中遇见一件诡异凶杀案,此案一出,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出现多起类似案件,有人猜测是同一凶手所为,这一切激发出大象自身的侦探潜质,开启了追凶征程。随着深入连环命案现场,求助网友、死刑犯、警探,形成独特的“样本分析”破案手法。

“我喜欢读推理小说,但写是另一回事。就像我喜欢看魔术,有天心血来潮想要捣鼓出一个,结果发现成本巨大,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脑细胞和头发,还要冒被误解的风险,我妈得知我在写杀人故事,老担心我会走火入魔。”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他“薅掉1129根头发,灌了548杯咖啡”,经历了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大象无形》是一部纪实性的推理小说,取材真实案件进行深入加工,作者剖析案件的同时,将人性的善与恶淋漓尽致地描绘。一部推理小说中,谜题的设置固然重要,但推理只是一种手段,深藏其后的纷繁复杂的人情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听说每个作家都有写一部推理小说的心愿。人性的罪与罚,结构上的设谜与解谜,英雄(侦探)身上的失败者人格,皆是伟大文学的组成要素。”泽帆看来,自己花心思塑造的侦探大象,最让他着迷的不是他的高智商、超人嗅觉、正义或者勇敢,而是他身上带着的少年气,让这位侦探更接近普通人。

对于侦探“大象”的塑造,作者也费了一番心思。这是一位聪明的、观察细致入微的、有正义感的侦探,开篇他屡破奇案,可随着案情深入,见到浮生百态,他也显示出内心受到冲击、脆弱无奈的一面,“跌跌撞撞,脆弱不堪,急于求成,固执己见”。在泽帆的设想中,第一部小说中的“大象”初出茅庐,还略为稚嫩,接下来他预计再创作几部推理小说,这个侦探的形象会成长且成熟。

其实泽帆是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理科生,但他总觉得自己并不适合理科,同时从小就爱看小说,影响一代人的杂志《萌芽》也让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毕业后他并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来北京成为了一名文学编辑。做编辑的三年中,他不断阅读、揣摩,并开始尝试写一些短篇小说。在创作出《大象无形》后,他干脆辞掉工作,一心写小说。

当泽帆在网上发了前几篇后,一些读者很喜欢,会私信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件作为素材,他将其中一部分化用在小说中。泽帆儿时的推理启蒙作家是阿加莎·克里斯提,对他创作风格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如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在书里他就试图将“大象”塑造成为一名“硬汉派”侦探。最近很火的一位北欧犯罪小说天王尤·奈斯博的名作《雪人》对他写这个故事也有很大启发。

作为一部逻辑性强,文字画面感十足,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在探讨社会现实的作品,书中描绘了一些社会边缘人的形象,如被害人有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有失去双亲的流浪儿,有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也有在生活中受挫的聋哑人。其中一个案件让人印象深刻:在调查过程中侦探大象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方许多城市兴起了大大小小的聋哑人培训学校,这些聋哑人理发师分布于广东、湖南、福建等地,据1999年的统计报道,单在广州登记的聋哑人理发机构便有49家。另一让人动容的例子是一例罪案中凶犯在猪肉中长期添加激素,长年累月给普通人造成了数十起悲剧,作者借这些“海面上的冰山”来说明水面下那些庞大的被掩埋的、被忽略的更多悲剧。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