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献演梅兰芳大剧院

2018-11-02 07:52 北京青年报

10月31日晚,由上海淮剧团带来的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献演于梅兰芳大剧院。该剧刻画了一个诚于信念,以殉道的精神投身民间教育的“一代奇丐”形象,诠释卑贱与崇高、贫穷与富有的深层意义,探讨普及教育的要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传承复兴之道。

该剧在审美上回归戏曲本体、制作上回归手工时代。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模仿传统戏曲的模式,而是在对戏曲本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将戏曲本体的美学特色提纯、强化,并结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对传统戏曲现代化探索做一次有理论准备的实验。

淮剧《武训先生》是剧作家罗怀臻和表演艺术家梁伟平的第三次合作,是上海淮剧团“都市新淮剧”三部曲的完成篇。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淮剧团曾以“都市新淮剧”的理念提出和实践开辟了一条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独特路径,推出了《金龙与蜉蝣》和《西楚霸王》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换,“都市新淮剧”理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武训先生》编剧罗怀臻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刚进入国际化,我们刚看到镜框式的舞台被打破,中国传统的道德评价、政治评价逐渐被人文评价、审美评价所取代,那时候对舞台艺术有一种解构、颠覆以及强烈的扩张,带着某种反思和启蒙色彩。但我们今天不再是那种氛围,今天更要找回我们自己的身份,要回归,再重新找回自己的本色。任何一次文化的自觉发展、艺术整合转型,都是以回归为驱动力的。我们要让淮剧回到淮剧,回到乡土艺术,当然不是简单地倒回去,而是以城市人的眼光、国际性的审美来看其独有的特色。所以,剧中为了追求浑然一体的质朴感,淘汰了追光;武训那一身乞丐服看起来很破旧,但用的是今年最时尚的面料和用色;唱词偏口语化,有利于声腔的发挥,某种意义上说回到说唱艺术的那种质朴感。如今,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戏曲剧种个性的可贵,我们的创作也努力从使自己不像自己回归到努力使自己更像自己,其隐藏在创作行为背后的心理,正是戏曲人由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此次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是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滚动资助项目验收汇报演出。当晚,梅兰芳大剧院座无虚席。大家被武训的故事深深打动,被淮剧曲调和梁伟平的表演深深吸引。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