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作家与评论家共探北京文学40年变化

2018-10-19 07:59 北京青年报

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改革开放40年——北京文学的变化与发展”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及著名文学评论家梁鸿鹰、李朝全、张守仁、李林荣、刘大先、张莉、岳雯,著名作家徐剑、长江、宁肯、周晓枫、徐则臣、石一枫、文珍等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文学的变化和发展。

北京作为当代文学重镇,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涌现出王蒙、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张洁、霍达、凌力、张承志、陈建功、史铁生、刘恒、曹文轩、叶广芩、宁肯、徐则臣、石一枫等一大批文坛著名作家。他们的文学成就不仅写进了不同版本的文学史,重要的是有力地为后来者昭示了北京文学的发展方向。正如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评论家李朝全在发言中所讲:“北京文学是与大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一种文学,它具有变革和创新性,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作家和标杆性的作品崛起。我认为北京文学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就是回到文学本身,并且从文学回归到人学。”

北京文学中曾涌现出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茶馆》中的王利发等,这些都离不开老舍、刘心武等老一辈作家的努力。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刘恒、叶广芩、王朔、徐则臣等新一代作家的成长和发展,北京文学中出现了更多新的典型人物形象,他们为新时代北京文学的发展贡献了新力量。青年作家石一枫谈到:“我们在今天北京这样一个话语环境、文学环境下写人物,如何写出属于北京的、属于今天中国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冉阿让,我觉得是很高的挑战。”

40年来北京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写作自然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作家徐则臣表示:“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北京,如何来书写北京,必须要考虑到北京跟这个国家、跟这个时代乃至跟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作家徐剑也认为新时代的北京文学作品中一定要有中国气派:“所谓中国气派就是一种上古的正大气象,这种气派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底蕴。作家在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要深深地淘一口新史诗的世相之井、情感之井、精神之井、文学之井,才有可能创作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