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文学看北京

2018-10-16 08:14 北京晨报

北京,中国当代文学重镇,改革开放40年来,这里先后涌现出了王蒙、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张洁、霍达、凌力、张承志、陈建功、史铁生、刘恒、曹文轩、叶广芩、宁肯、徐则臣、石一枫等大批文坛名人,他们既是中国文学的收成力量,又是中国文学的巨大的变革力量。在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头戏、“改革开放40年——北京文学的变化与发展”文学高峰论坛上,阎晶明、曲仲、梁鸿鹰、李朝全、张守仁、李林荣、刘大先、张莉、岳雯、徐剑、长江、宁肯、周晓枫、徐则臣、石一枫、文珍、王升山、杨晓升、陈东捷等作家、文学评论家齐聚一堂,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背景中探讨文学在北京这片土壤中呈现出的独特之处。

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迎来了文学繁荣的局面,个人认为汪曾褀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受戒》等作品与曹禺的《雷雨》《北京人》,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一起记在北京文学的史册。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艺术价值,我认为是北京文学的一个高峰。”原《十月》副主编、评论家、编辑家张守仁从汪曾祺入手,带出北京文学“繁荣的点”。而在他“略过”的部分,则包含了北京文学“繁荣的面”,“我就不说1977年7月我们商量办的文学刊物《十月》杂志,我们当时一直要思想领先,以打破封冻的河面来迎接文艺的高潮。我也不说刘心武同志以他的《班主任》开启了新时期的文学繁荣局面,我也不说我、陈建功、李陀、郑万龙等我们每逢节假日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提意见,从而形成北京的作家群。我也不说王蒙、邓友梅、刘绍棠他们改革以后各自从新疆、辽宁、山西等地回京,写出《遥远的白矾》《蒲柳人家》来丰富《十月》的版面,增添首都文学的光彩。我也不说后来文坛上的史铁生、陈祖芬、叶广芩、刘恒、刘庆邦、曹文轩这些名作家获得很多国际和国内的大奖。”

包容

“包容”是北京文学的重要特点,包括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评论家李朝全,北京作协副主席、秘书长王升山,作家宁肯等人的发言中,都谈到了北京文学的包容性特点。“这里不仅有北京本地人对北京人情风俗持之以恒的书写,也有很多作家离开故土,来到北京开始重新书写,以他者的眼光给北京带来不同纬度的视野。”王升山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北京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力量在这里执著坚守、开拓创新。从汪曾祺、邓友梅、林斤澜,再到肖复兴、叶广芩、刘恒、王朔……书写北京城的作者在变,作者笔端的北京城亦在变,北京的包容促进了北京文学的多样性发展。”李朝全谈到北京文学的包容性特点时指出,北京文学在各种写作形式上都取得了丰收,北京地域特征、地域文化得到了彰显,同时随着北京首都概念的扩张、首都居民的多样化,北京文学也应该包括除了北京土生土长的作家之外的那些新近加入的京籍作家,“还包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发表的作品,也可以纳入到北京文学的范畴里面。”

创新

李朝全在发言中还特别提到了北京文学的“创新”特性,“北京文学是与大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一种文学。它具有变革和创新性,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作家、标杆性的作品崛起。”他认为四十年来北京文学是在传承借鉴的基础上,全程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潮,“从伤痕文学中的刘心武的《班主任》,到寻根文学中的阿城的《棋王》,到改革文学中的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再到知青文学中的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及先锋实验文学的格非,新写实小说的刘恒,还有汪曾褀、林斤澜、郑万隆等等这些都标志着北京文学是全程参与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而且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作家、标杆性的作品崛起,包括今天现实主义的写作大潮,可以说,北京文学作家的创作非常活跃、成就非常突出。”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