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养成读故事的情怀

2018-09-30 08:08 北京晨报

这是人性的一座终极大学

《朋友之间》(译林出版社出版)是以色列的世界级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阿摩司·奥兹的优秀短篇小说集,题材、内涵、语言均不输《乡村生活图景》,只是更加精致凝练。

阿摩司·奥兹擅长破解家庭生活之谜,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多次获大奖,在《朋友之间》中,奥兹重返少年时代曾经给他无限力量的基布兹,抒写那里的情仇爱恨、变迁和矛盾,本书曾经获得美国犹太图书奖,作家称它是关于人性的一座终极大学。

他说:“我在基布兹生活了三十多年,虽然二十七年前我离开了那儿,但至今仍然会一再做梦回去,而且每周至少会做一次这样的梦。这个信号告诉我是时候远远地回顾一下1950年代的基布兹了,那时我15岁,第一次到基布兹,想要开启新生活。在《朋友之间》里,我尝试着不带怀旧色彩地观察基布兹,不带愤怒,而是力求精确,满怀同情。”

凝望孤独星球上的每个灵魂

《冠军早餐》(译林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荒诞的反传统小说。经常在冯内古特作品中露面的科幻小说家基尔戈·屈鲁特与庞蒂亚克汽车代理商德威恩·胡佛是两部有生命的机器,他们生活在一个叫地球上一个简称美国的国家里。他们在不时在书中露面的作者的安排下会面了……

书中记录了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的“疯子”的见面……冯内古特将荒诞怪谲与科学幻想熔为一炉,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变成了一座乐园,以笑声讽喻现世。但《冠军早餐》是有分量、有尊严的一纸荒唐,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幽默之作,冯内古特虽极尽戏谑怒骂,其实苦衣包糖药。比沥青还黑的黑色幽默遮盖的是颗柔软的心,嘲讽里深藏怜悯。他怜悯这个支离破碎、精神荒原的星球上的每一个人。

人类为什么要相互厮杀

德累斯顿的空袭,大火后的绝处逢生,外星人的探访,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

四度空间里,五号屠场中的幸存者毕利,透视了生命与死亡,在平行时空里扮演命运的预言者。

所有骇人的屠杀和人世的无常:大轰炸,战俘时期,岳父的空难,妻子的死亡,全都用一句“事情就是这样”来诠释,以黑色幽默反击天地的不仁。《五号屠场》(译林出版社出版)因一场战争而起,却终止了另一场战争:美国退出越战。冯内古特撼动了60、70时代的美国年轻人,点燃了新世代的观念之火,被奉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

冯内古特运用科幻小说的技巧,让毕利在德累斯顿一场因空袭而起的大火中九死一生,之后展开了一场自由穿梭时空的冒险之旅。在《五号屠场》里,无论战场上或时空旅行中,冯内古特描述许多面临生死边缘或受苦受难的人所采取的方式皆是冷静超然——把自己掩埋在池底下、地底下或是宇宙底层,人类可以无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任凭自己的心灵自由飘荡,八方驰骋。

这本小说写尽了现代社会的悲凉

这是一次寻求真相之旅。

约拿在写一本《世界末了那一日》的书。他在探访第一颗原子弹落到广岛那一天,美国的重要任务都在做什么。于是他追索到“原子弹之父”霍尼克博士的三个子女。霍尼克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和人类命运漠不关心的物理学家,在参与制造了原子弹之后,又研制出一种九号冰,能够在常温下让水分瞬间凝固。在他死后,他的三个子女分了九号冰,他们同样孤僻而冷漠,其中一人把它献给加勒比海一个岛国——圣洛伦佐共和国的统治者,换得高位。该国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表面上势不两立,实际上却互相利用,根本目的是要使社会处于巨大的恐怖之中。一次决心意外的飞行表演失事导致宫殿被毁坠海,散落的九号冰造成了世界的毁灭……

《猫的摇篮》(译林出版社出版)是冯内古特最受赞誉的小说,有着众多古怪而又令人难忘的角色,在幽默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对现代人及其疯狂的辛辣批判。冯内古特让我们看到,当人类的愚蠢与冷漠同他们的技术能力结合起来时,会造成何等可怕的危险。

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使节》(天地出版社出版)讲述的是主人公斯特瑞塞作为“使节”被纽瑟姆太太从美国派出,到欧洲去带她的儿子查德·纽瑟姆回来继承家业。母亲认为儿子是被坏女人牵绊,但斯特瑞塞与这位叫作维奥内夫人的“坏女人”接触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小说以此为主线,情节颇多回转。“使节”在欧洲的游历使他重新思考一切,最终反而劝查德留在欧洲。

本书作者亨利·詹姆斯是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格雷厄姆·格林曾说:“他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就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样稳固。”

本书被网友King赞为:“故事虽然简单,但作者的表现手法却相当杰出,可以看成是浅意识流小说,出场仅几个人物,通过他们的对话和少量的内心活动,纤细地表现出作者的意图,没有波澜壮阔,只有着优雅、细腻、高贵的文字,但又充满了奥妙和魅力。是一部出色的表现手法的小说。”

人人都在“洞穴”中挣扎

六十四岁的老陶工西普里亚诺·阿尔格与女儿玛尔塔、女婿马萨尔一同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女婿在城市里一座被称作“中心”的巨型建筑中当保安,父女俩以向“中心”供应陶器为生,一天,陶工照例向“中心”送货,不料却被告知陶器已经不再时兴,“中心”从此不再订货。绝望中,陶工去了亡妻的墓地,偶遇了同样在悼念亡夫的寡妇邻居伊佐拉。然而女儿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与父亲二人创作出一套精美的陶俑,“中心”出人意料地预定了数百个,但好景不长,“中心”很快又以没有市场为由取消了订单,父女俩连日来的心血付之东流。山穷水尽,陶工只得与女儿女婿一同搬去“中心”生活。那是一个与世隔绝却又无所不包的神秘之地。入住后的陶工终日在中心无边的空间里游逛。一天晚上,照旧无所事事又饱受思念伊佐拉煎熬的陶工决定对时常传出挖掘机声响的地底一探究竟,这座人工之城究竟有着怎样的骇人秘密。

《洞穴》(作家出版社出版)是西班牙语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萨拉马戈的作品之一。陈辉/整理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