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于文华:用歌声连通古今

2018-09-29 08:00 光明日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脆的声音和古典诗词融为一体。不久前,在陕西合阳,17000名中小学生身着汉服齐聚广场,共同吟诵《关雎》。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我感到自己传播传统文化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观众熟悉我大多是因为活泼亲切的《纤夫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和古典文化早有缘分。当年上音乐学院的时候,我就因为神似林黛玉而成为电影《红楼梦》插曲的主唱。1990年的亚运会开幕式上,我又被选为“荷花仙子”的扮演者担任独唱。

我本是唱评剧出身,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只是因为常年奔波在舞台上,一直没有机会纾解自己的古典情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次与朋友共登五台山,下山路上,我朗声放歌。朋友说我的声音清旷高朗,再加上温婉的形象和气质,如果能演绎古典作品将非常合适。我一听就心动了。

怎样演绎古典作品呢?朋友分析,现在的流行音乐歌词过于俗白,在培养审美情趣上有所不足,为古典诗词谱曲不失为一条新路。如能结合古典诗词进行音乐创作,歌坛将有新的面貌。我们两个越谈越投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创作古典歌曲。

2010年,我开始致力于《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的创作。小时候我最喜欢过节,关于节日的记忆总是那么温暖可亲,在我心里,传统节日最能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反而越来越淡漠,这是我做《国学唱歌集——中华节日之记忆》的直接原因。

考虑到音乐的重点是节日的记忆和歌唱的抒情性,我们在选择歌曲诗文的时候并不局限于表现节日的文化内涵,时间也从战国的屈原到清代的苏曼殊,上下跨越两千多年,与节日的绵亘历史相配合。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国学唱歌集——中华节日之记忆》中的《兰亭集序》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也因此被一些网友称为“兰亭仙子”。

完成《国学唱歌集——中华节日之记忆》之后,我又把目光投向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诗经》曾经是人在劳动和活动中演唱的乐曲,后来这一传统却中断了。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做一点补救工作。

不过,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我和先生对如何用音乐诠释《诗经》进行了各种思考和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传统和现代的平衡点。我们专程前往福建考察南音。南音中一些谱面上无法记载却口口相传的家传音乐,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营养。在民族乐器之外,我们又加入了管弦乐和美声伴唱等西方音乐元素,希望作品能更加国际化。

为了还原古典诗词的意境,在保留传统演唱方式的同时,我们尽可能地用现代的方式去诠释它。我们选择了表演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诗歌理解的唱诵方式。这种唱诵方式没有固定的节奏和节拍,在演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和先民进行精神交流。几经探索,最后形成了以中式腔音为主,传统吟诵为辅,融合中国戏曲和南音元素的演奏方式。

《诗经》的305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多元,但是人们熟知的篇目却有限。我希望通过音乐再现2500年前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找回对2500年前的情感记忆。为此,我既选择了《关雎》《采薇》《桃夭》这样的经典篇目,也收入了一些不那么有名的篇目,比如“悼亡诗的鼻祖”《绿衣》,表现殉葬制度的《黄鸟》,表达忧国之思的《黍离》等,这些深沉的作品一唱三叹,和音乐的形式结合起来更能打动人心。

一首又一首,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演唱了六十多首《诗经》作品,也拍摄了20余部音乐短片。我还想继续做下去,能做多少算多少,希望为后人留下一份参考资料,留下一个可以借鉴的版本,让大家知道《诗经》是可以唱的。我相信美能流淌到别人心里,不是我们做得多么好,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这样的力量。

(作者:于文华,系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素有“用嗓子绣花”的亲情歌者的美誉,近年来致力于用音乐传播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国学唱歌集——诗经篇》。)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