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扫描:我们应该有书写本世纪经典的理想(2)

2018-09-26 08:1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深入生活中每一寸肌理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青年作家们意识到,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的作品。

来自宁夏西海固的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马金莲,用朴实的言语表达她的心声:“火热而生动的生活总是在最广阔的生活当中,在最庞大的人群当中,文学的笔触始终贴着他们去书写,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一个乡村出来的80后作家必须担当的责任。我的文字大多从儿童、女性视角入手,展现中国西部宁夏大地上回汉百姓的生活现状、人生故事和命运状况。我曾以一个乡村媳妇的身份在认真地生活,和乡村里那些小媳妇一样流汗流泪,上山下田、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认真而虔诚地对待生活和生活赠与的一切考验。后来进了城,而幼小多病的儿子只能暂时寄养在婆婆家里。这时候我就注意到,像我儿子一样留在老家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竟然日渐变成一种常见现象。每当看到他们胆怯而忧郁的目光,我心里有一种疼痛在撕扯,换了他们是我的孩子,我是他们的父母,我该怎么办?从此我开始大量关注留守这一特殊群体,有空就往附近村庄跑,利用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了解情况,搜寻故事,捕捉细节,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在督促我,得写写这方面的事情。

我认识到,关注现实,书写现实,用深情优美的文字讴歌熟悉的家乡土地和人群,我这样的写作方向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继续坚持的。

心会老,身会老,唯时间不老,唯生活不老,对文学的痴迷和坚守不会老,我会始终以一颗平常朴素的心,扎根泥土,紧贴地面,用文学书写我们时代的故事。”

纪红建为了写反映扶贫题材的报告文学《乡村国是》,用了两年时间,走了14个省39个县,202个村,与村里的贫困老百姓同吃同住,克服了重重困难。他说,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走入火热的生活现场,才能发现问题和细节,体会老百姓的心声,挖掘到鲜活独特的故事。报告文学作家更需要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行走、记录、思考和报告,抵达生活和历史的前沿。行走成了生活常态,既行走在书本中,更行走在现实生活和历史图景中。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的作品。

网络作家唐欣恬提出了两难的问题,自己从事写作10年,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走向成熟和积淀。网络作家对现实题材越来越关注,但所取得的成绩要打个问号。过去的生活积累差不多消耗完了,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命感责任感增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需要时间,这就需要离开读者,舍弃原来的一些优势,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是我们要思考的。

网络作家携爱再漂流谈到,自己写职场小说,对情节背景的书写多是查资料,深入体会少,想象的东西多,不接地气,希望有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

孙频认识到对待文学写作一定要诚恳。诚恳对待自己的内心,诚恳对待世界,诚恳地写下每一个字。不讨巧,不盲目跟随风潮,忠实于内心,深入到生活,慢慢思考慢慢阅读。

“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所见之事之人也渐渐增多,开始更透彻地理解生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世人。渐渐地,我开始从对内心的沉溺与执着中出来,更多地关注时代,关注众生,开始学会不带偏见与怨艾地深入生活中每一寸肌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悟到脚踏实地的生活与丰富厚重的经验对于写作的滋养和重要,才明白前辈作家们所口口相传的深入生活到底意义何在。体悟到那些最逼真最有生命力的细节一定都是来自于生活的馈赠,而不是单纯靠臆想就可以完成。”她说。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