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都市·生活”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

2018-09-10 08:54 人民日报

来源标题:一个时代,两座城池

2018年8月14日至10月7日,“都市·生活”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个由首都博物馆与江户东京博物馆联合策划的展览,是在中日韩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产物,同时也是该机制下学术研究合作的有效转化成果之一。

12年前,中国首都博物馆、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韩国首尔历史博物馆共同倡议发起中日韩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机制,旨在探讨作为国家首府博物馆的使命和任务。之后,沈阳故宫博物院加入,形成“三国四馆”互动交流模式。每年一届的研讨会,以贴近博物馆实际工作需求为原则,通过讨论不同主题,促进国内外文博同行交流互鉴,加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增进三国博物馆间友谊,更为四家博物馆在展览、文化创意、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首都博物馆与江户东京博物馆作为各自国家首都的城市博物馆代表,共同致力于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都认为应将策划重点放在展现同一时期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对比上,充分发挥城市博物馆展览特性。因此,两馆选择以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为背景,精选文物进行策划展览。筹备过程中,双方策展人员密切合作,深入彼此库房了解文物情况,为提炼升华展览打下坚实基础。此次展览从策划到实施,不仅经历了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等不可抗力事件,相关工作人员亦经多次更换。尽管如此,双方团队仍凭借毅力和敬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

展览首站于2017年2月18日在东京率先拉开帷幕。这个名为“江户和北京”的展览,分为“江户与北京的城郭及治世”“江户与北京的城市生活”“清代北京的文化艺术”三个单元,共展出文物185组(件),其中,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116组173件。在日展出期间,对外开放44天共接待观众四万余人次,参观者除日本观众外,还包括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墨西哥等国游客。展览期间,主办方推出了“老北京的年中形事(一年四季的节令)”“从绘卷看江户与北京的都市生活”“传来日本的清朝陶瓷器”三场系列讲座,以期深化观众对展览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

移师北京后,策展团队对展览主题词进行了微调,将“江户”改为“东京”,旨在令对日本历史时期并不十分熟悉的中国观众了解江户和东京的关系,拉近观众与该城市的距离。此次展览共展出181件(套)文物,其中,日方展品为112件(套)。展览以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18世纪称江户)为背景,通过两个国家首府博物馆所藏精品文物,从宏观城市功能与规划,到日常百姓生活,再到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清代前期繁荣昌盛的北京和幕府时期繁花似锦的江户。

两场展览,同一主题,根据展出城市的不同,各有选题侧重,以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两馆在上展文物选择方面都特意将外方展品所占比重增大,以使本国观众能更好地通过对比,了解域外城市及其历史文化。因此,“对比”是此次展览的关键词。展览第一章“城市营造”通过图片、模型、建筑构件等,对比展示18世纪两座城市的营建与发展,还原双城风貌。第二章“城市生活”,通过七个展示组——居住、服饰、经商、节日、育儿、教育、娱乐,进行双城历史生活片段的对比展示,以展现两座城市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共性与特性,从而深化观众对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认知。第三章“城市艺蕴”重点展示18世纪东京的多彩文化艺术,涉及卷轴、屏风、版画等艺术形式,漆工、瓷器等工艺,借以呈现两国工艺美术间的多元交流。通过北京与东京两座城市独特元素的对比、两馆藏品的对比,两座城市既相似又各异的文化特征铺陈开来。文字图片资料、生活民俗资料、工艺品等各类展品的对话,深入阐释出18世纪两座城市的规划构造、市民生活以及时代文化背后的影响因素,以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相互交流理解。

一个时代、两座城池,展览呈现的物质生活之异同,折射出两个国家文化的个性与共性。北京与东京这两座东亚历史文化名城,已建立起近40年的友好城市关系,更深入的文化交流是共筑美好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此次展览通过对比展示方式,将人们所熟悉的自身城市历史文化,迁移到同一时代另一座城市的衣食住行之中,使观众能够更感性地理解其他城市风貌,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展览的最后,策展团队将《老北京三百六十行画册》和日本浮世绘版《近代职业大全》中熙来攘往、百姓生活和乐的场景加以浓缩展示,再次体现了两国关系交融。作为18世纪中日两国生活史的生动再现,也是对构建中日友好关系的积极探索,展览饱含对两座城市、两个国家的祝愿:在未来的日子共迎美好前景。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张 靓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