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
霍金去世后,《纽约时报》的评论说,霍金是“在轮椅上漫游宇宙的人”,是“人类意志和好奇心的象征”,是“一个超越了极限的人”,是“自爱因斯坦之后,没有哪位科学家能如此吸引公众的想象,并得到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喜爱的”天体物理学家。善哉,斯言!
2018年第10期《青年文摘》郝景芳撰文:霍金的摄影师去给霍金拍照时,霍金的状态并不好,眼睛一直睁不开。患病后的霍金先是靠两三个尚能活动的手指打字,后来则靠眼睛底下的一块肌肉拨挥电脑上的光标,现在这一块肌肉似乎也在渐冻中了。摄影师离开前轻声地问霍金:“您能再给我一个词,表达你想对世界说的话吗?”霍金的护士说:“他恐怕完成不了,他眼睛下面的肌肉正在萎缩。”就在摄影师准备离开时,突然听见屏幕上光标的声音……显然霍金是在用仅剩的力气,回答摄影师的问题,移动的光标停留在W上面。护士解释说,因为身体原因,霍金有时打出来的字是没有意义的。摄影师正犹豫间,光标又动了,第二次停留在o上面。过了一会儿,光标又动了,最后停留在w上面——Wow——惊叹!在轮椅上漫游宇宙之后,霍金依然无解的是:它为什么呈现出现在这样子?它究竟为什么存在?他对宇宙依然惊叹!
想起了康德的墓碑以及墓中人语:“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反复思想时,它们就会给人灌注时时更新、有加无已的惊赞和敬畏之情: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律。”
(作者:徐刚,系报告文学作家,《大森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