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传统与当下的对话:如何界说网络文学

2018-09-03 09:22 中国经济网

网络文学路在何方?8月25日,在北京的十月文学院,王蒙等三位传统作家与《仙剑奇侠传》作者管平潮及另两位网络作家展开了讨论。

由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织的“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8月12日已举行过一次,“传统”作家李敬泽、梁晓声、梁鸿与《芈月传》作者蒋胜男等三位网络作家,就关涉网络文学的争议及现状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

与最初“不是文学”的说辞渐行渐远,历经20年发展的网络文学已成长起来,有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78亿——并且名正言顺地纳入到“正统”的文学领域(网络作协的成立)。然而,在“声势浩大”的网络文学“转正”之外,近年来,围绕网络文学的争议仍旧没有停止,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传统通俗文学的延续,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缺失理想及现实的书写……

显然,“自由生长”的网络文学要面向未来,势必需要进一步的辨析和阐释。

现实与理想的界说

基于网络文学庞大的受众群体,也因为网络文学自身的成长发展,曾经的被主流话语另眼看待的情形已经成为历史,然而,就网络文学本身来说,“野蛮生长”仍是常态,本着健康发展的思路,重新审视是有必要的。

如何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也应该是网络文学集合体内需要思考的。要在“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下来考量作品的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说,他认为在当下时代,作品应该具有生活、审美和精神的价值。

现实主义都是个人体验,眼界宽,感受切身,“那也不代表它确实就是生活真实。我们对现实中人性的呈现越不满意,我们越要通过文学来一步步地表达应该怎样。” 梁晓声认为。

有观点认为,修仙、玄幻,或者还有穿越以及“虚构”历史的网络文学是脱离当下时代生活的,是现实主义书写缺失的。但《芈月传》作者蒋胜男并不认同这种判断:“其实很多网络文学题材可能不是写现实,但是反映的都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焦虑。”是通过非现实的壳实现共鸣。在她看来,包括古装剧、宫斗剧,反映的其实就是人们在职场上的那种危机感,是现实的生存焦虑和压力。“大众需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共鸣,当我们的新文学越来越向纯文学靠拢的时候,实际上被压抑的大众通俗文学的需求就越强烈。” 蒋胜男说。

至于说到文学的理想,董哲直指“网络文学这个行业当中,理想正在逐渐消亡”,不是作者没理想,而是文学网站没理想——网站是流量经济,以市场利益为诉求,目前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掌握平台发布权、话语权的互联网平台、文学网站,本应是作者倾诉欲望、表达自己理想的平台,但“现在这个通道在排斥这种理想的表达。”董哲说。

然而,理想是不能不在场的,梁晓声说:“要把关于理想的人性放在那儿,因为我们的现实离这个还很远很远。” 而李敬泽更直接:“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理想向度,恐怕是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会存在的,都会有的。”

看来,网络文学要更上层楼势必需要克服障碍。

在通俗与经典之间

网络是一个平台,“其实不是一个类别”。蒋胜男认为。作家梁鸿赞同这样的分析:网络文学不单是发表平台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的一般认识,是将网络文学归结为通俗文学。

“五四新文学”以来,过去传统的通俗文学脉络实际上被压抑,现在“这个被压抑的需求被大规模释放出来。” 李敬泽说。王蒙在谈到网络文学时,也以上世纪中期的通俗小说来类比,可见他也是赞同“通俗”的界定。

无论“通俗”与否,“人真的需要这样的文学,对一种情感的满足,包括对自我的期许。当然也包括对世界的认知,因为不管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包括你对世界的期许。”梁鸿坦言。

但关联到经典的判断,“通俗”网络文学的作品缺位,蒋胜男并不认同。“我觉得经典是对上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评判,不是当时的判断,而是要延后一个时代评判的。”她还列举到莎士比亚。今天的莎士比亚已经和最初作为市井戏剧的作者不是一个人了——除了人文思想的展现,其作品可能连文字都已经被彻底改造了。但以下面的说法来界说网络文学或许是可以成立的:“一种新文学题材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不认为它是一个经典,而是时代过去以后留下来的那些文本,我们把它称为经典。” 蒋胜男说。

同样的道理,董哲就表示;“您又如何能够预见到《大话西游》这部作品在若干年后不会被奉为经典呢?”

人们说,好的文学作品既可以和当下时代的精神共鸣,也可以超越时代与更漫长时间中的读者共鸣。由之,就特定时段的视野来说,面对仅仅20个年头的网络文学,要就经典和流俗来分类显然有些草率。

就算是放眼当下,实际上网络文学也没有定型,从早期的模仿西方话语,甚至是角色模仿,到现在的中式“魔幻”以及叙事,可以说网络文学还在“进化”的初始阶段。

生态及其困局

网络文学路在何方?论及这个话题,势必需要审视当下的生态环境。

在网络发展硬环境飞速改善,受众群体爆发增长的同时,在主流话语渠道,网络文学也际遇了从未有过的良好局面。

“我认为网络文学确实非常重要。”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毫不讳言。

虽然自称“对它的了解有限”,但相信网络也是一个文学很好的平台。“所以网络文学对我个人来说,我没有反感。”王蒙说。

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表示,“自己在1999年写过一个长篇”,发在博库网上。不止于此,鲁迅文学院每年都有培训网络作家的计划,“几位大神也都参加过我们网络文学的培训,我们还是要培训比较重要的作家。”他说。

可见,主流话语系统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和“宽容”不仅是在舆论上,在实际操作中也切实提供了使网络文学更健康发展的助力。

然而,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学自身的生态圈里,客观说,是喜忧参半。

点击率、IP,等等,网络文学的影视化以及植入游戏等,为网络文学带来了强力支持——很多非网络读者也从电视渠道成了“网络文学”的追逐者。就如邱华栋所言,资金的支持,“释放了中国的,可以说是数百万写作者的写作热情。”

与此同时,作品的强更(每天更新)不能不说是网络文学自身品质进阶的障碍。

网站目的性、功利性很强,“因为它要驱动着作者每天不断地更新”, “这种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作家大头马很感触。

还有和读者的互动,也会影响作品及角色的走向。

再有就是影视改编中的资本因素。《仙剑奇侠传》作者管平潮以亲身经历说:影视剧“很多改掉了,都把原著的经典改掉了,不是把它变得更好,而是把优点全部丢掉。”疯丢子的遭遇更夸张一些,“我两部作品……有一部改得亲妈都认不出来反而火了,还有一部作品亲妈认得出来反而挨骂了。”

这实际上是资本逐利使然,资本明显急功近利,放眼未来,我们当然希望资本立场也有长远考虑。

不过,文学的书写和文学的理想终归还是要回到作者自身的用心和努力上。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