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报告文学和国运紧密相连

2018-08-28 08:36 人民日报

来源标题:报告文学和国运紧密相连

1978年,何建明写下第一部报告文学《湘西探险记》。迄今,他已从事报告文学创作40年,发表作品50余部,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日前,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30卷本的《何建明文集》,收入包括《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部长与国家》《忠诚与背叛》《死亡征战》《那山,那水》等在内的何建明主要代表性作品。

何建明是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起来、并由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造就的一位报告文学作家。他个人的创作自觉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何建明在创作时始终有着清醒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这表现在他强烈的政治激情上。他的创作印证了报告文学离不开政治也不可能脱离政治。作为一名作家,何建明的关注政治主要体现在不仅关注国家政治历程,而且关注国计民生和民心所向。譬如,他写《忠诚与背叛》,所要揭示的主题便是:我们党什么时候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并忠诚于这种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这个党就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何建明的政治意识和担当还体现在他强烈的家国情怀。他的作品始终贯穿一根红线,就是把国家和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他拥有自觉而强烈的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时代、为人民而写作的冲动,因此能够常葆旺盛而充沛的创作活力。家国情怀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人间情怀,是时代和人民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追求与支持,也是文学作品的骨中钙、血中铁。一个杰出的作家往往都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抱有深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都将自己的创作与国家和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家国情怀赋予作家以创作的神圣感、庄严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家国情怀的作品因为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关注百姓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因此更容易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与喜爱。何建明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报告文学广受读者关注正是最好的证明。

塑造人物是文学创作的一项根本任务。何建明在其报告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许多生动典型,这其中包括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锲而不舍修“天渠”的硬汉黄大发、蹬三轮车的好人白芳礼、大学生焦三牛、部长余秋里、纪委书记梁雨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淦昌、地质学家黄汲清、消防员岩强、开农家乐的村民春林和春花夫妇,等等。各行各业的人物在他笔下都有所塑造,这些人物及其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何建明的创作更倾向于赞美式、歌颂式。我们有很多作家擅长写问题报告、写批判性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容易引人注目。而从正面来书写典型人物和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赞美的、讴歌的、肯定式的、建设性的笔调来观照时代和生活,可能是一种更为艰难的、更不讨巧的写作。然而令人称奇的是,何建明的一系列主旋律作品却写得摇曳多姿,生动活泼,引人阅读,这大概是他为正面颂体报告和主题报告文学开辟的一条成功的路径,取得的重大突破。

何建明创作上的成功得益于他有着鲜明的思想追求。报告文学的一大特色是要有思想性,具有理性思辨的光芒。《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文后的“十问国人”,这是对全体中国人的一种考问,追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应当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从而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忠诚与背叛》是对每一名党员、每一个人理想信念的追问;《那山,那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礼赞;《生命第一》对于人民最大、生命至上这一理念的形象阐述,带给人以思想的触动与启迪。

何建明还特别善于抓住社会的痛点问题。比如引起社会公众极大反响的《落泪是金》,反映了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困境;《中国高考报告》揭示高考考生及其家长的众生相;《共和国告急》鞭挞乱采滥挖矿山造成矿难频发、涂炭生命之恶相;《爆炸现场》描写天津大爆炸中90多名消防队员丧生火海的悲壮故事……都触及了社会和大众的痛点,带给读者以深切的感染和思考。

何建明40年的创作历程还给我们提出一个峻切的问题,就是一个作家究竟能走多远。作家靠作品说话,一个作家究竟能走多远,取决于这个作家的书和作品能走多远、能传多久,同时也取决于这个作家的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在报告文学领域,何建明无疑是一位代表和一个典型,同时他也是一种现象,他的作品及其独特的创作历程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报告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确立自己的地位,到今天受到各种严峻的挑战,虽然历经曲折,但是依旧保持着强大生机,正是因为有了何建明、李鸣生、王宏甲、赵瑜、杨黎光、黄传会、李春雷等一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一大批优秀作品的支撑。读这套《何建明文集》,可以帮助我们探析何建明文学创作的特色,也可以洞悉当代报告文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左上图为《何建明文集》分册封面。)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