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津味儿童神话剧《渔童》上演 导演齐丽华:用大背景讲小故事
2018-08-23 17:55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8月23日讯(记者 陈晨) 近日,在第七届“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剧目展演中,《渔童》这部音乐神话剧用大背景讲小故事,透过老天津卫的古老传说,展现天津人勤劳朴实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1

图为《渔童》剧照。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经典动画搬上舞台 突出地域和传统文化元素

据该剧导演、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副团长齐丽华介绍,这部儿童剧的故事情境发生在正处于封建殖民下的天津卫,劳苦大众经受着中国帝制官僚和外来入侵的双重压迫。一群勤劳可爱的渔民,本靠打鱼为生,而自从洋人入侵,渔民们不经允许不准出海打渔,并且要为洋人做劳工,抢掠中国的宝贝……劳工们忍气吞声,盼着早一天干完活早一天能出海。

3

图为《渔童》剧照。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然而贪婪的洋人“阿尔瓦”无休止的掠夺中国的古董,劳工们便无休止的工作,被逼无奈的渔民赵爷爷深夜偷偷出海撒网打渔,本指望多打些鱼换些粮食充饥,可谁知鱼没打到却打上了一只鱼盆,无奈赵爷爷只好失望而返。殊不知这是一只神奇的鱼盆,鱼盆里住着一位善良、机智、活泼、勇敢的小男孩,海藻给他起名叫“渔娃”。

自从渔娃来到了渔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海藻、土蛋、二丫、树根儿这些小伙伴们和渔娃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他的帮助和感召下,本来受欺压的渔民们渐渐挺直了腰杆敢于为自己的生活和尊严奋起反抗!几经周折,最终大家众志成城夺回了被“阿尔瓦”搬上船的宝物,赶走了洋人,就连“愤怒”的大海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祥和。

4

图为《渔童》剧照。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据了解,此次创作是名副其实的回归“故乡”,不仅剧本融入了天津历史和人文元素,齐丽华的二度创作也从地域元素和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让整场演出津味儿色彩浓郁、鲜活。“渔童的形象带有民间乡土气息,活泼、可爱的形象犹如杨柳青年画上的渔童,既熟悉可亲,又生活味儿十足。”其中,渔童从鱼盆中跃出的场景可以说是全剧最富创意的地方。鱼盆发出绚烂的光芒,莲花竞相开放,在雾气中渔童站在莲心上执竿垂钓,唱起了欢快的歌谣。这里,齐丽华采用了杖头木偶的表现方式,用木偶的造型呈现渔童自由、欢愉的状态,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奇幻色彩。

除此之外,该剧还突出了大海的意象。天津临海,渔民靠海而生,大海滋养了天津人的胸怀和气质。剧中,爷爷深夜出海打鱼,与汹涌的海浪抗争;阿尔瓦逃跑时,咆哮的大海发出了愤怒的呼声,以及蓝色的舞台背景中流动的波浪线条营造的祥和氛围,共同呈现了大海的不同面孔。齐丽华表示:“由此可以感受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开放包容的胸襟、大义凛然的气魄和爱国诚信的精神,这也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形象表达。”

主题立意明确 刻画鲜活人物

这部儿童剧透过老天津卫的屈辱史这一古老的民间传说,衬托出那些可敬可爱的天津人勤劳朴实的个性和苦中作乐、坚韧不拔的精神。齐丽华说:“这部话剧明确表达了民族尊严不可侵犯,若敢进犯无论你多大的船,就算我们是草芥渔夫,只要众志成城也能把你的大船掀翻。”

6

图为《渔童》剧照。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同时,整部剧突出了主人公们手足之爱、民族之爱、邻里之情、家国之情。齐丽华表示:“这是一部具天津地域色彩的津味儿童神话剧,同时也是具有儿童音乐剧鲜明特点的儿童剧,借鉴了音乐剧的元素,并保留了儿童剧的结构。”

剧作的结尾,在渔童的帮助和感召下,本来受欺压的渔民们渐渐挺直了腰杆,敢于为自己的生活和尊严奋起反抗。几经周折,最终大家众志成城夺回了被阿尔瓦搬上船的宝物,赶走了洋人。这样的结尾大快人心,也契合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理念。该剧编剧董妮告诉记者,“渔童身上所展现出的善良、智慧、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对儿童着意培养的品质。希望我们的孩子于娱乐中,受到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戏剧工作者的意义所在!”

8

图为《渔童》剧照。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如今大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少能够理解苦难的含义了,即使有点困难也是家长帮着解决,但是导演齐丽华却用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告诉他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战胜它们,离不开勤劳和智慧、团结与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陈晨(QL0017)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