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蒙曼:触碰赤子心

2018-08-23 10:16 人民日报

第一次见蒙曼是在电视上。那是2007年冬天,蒙曼首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当时,她才32岁,是《百家讲坛》最年轻的嘉宾,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10多年光阴过去,这次见蒙曼是在一家咖啡厅的餐桌对面,虽名声日盛,却无甚变化,短发干练,语速很快,诙谐有趣,岁月待她似乎格外宽容。

说到兴头上,她会将右手直立,一次次地做向下劈斩状,这个习惯性动作与电视上一模一样。“我喜欢当老师,上电视录节目时就是本色出演,眼中只有在座的观众,所以一点也不紧张。”蒙曼的父母都是教师,这深刻地影响了她。

蒙曼钟爱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们人生起伏波澜,身上也体现出一种鲜明亮丽的特点。她不但喜欢这种风格,自己身上也透露着雷厉干练的气质。

近些年,蒙曼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上,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中国谜语大会》,她的妙语连珠令不少观众沉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中。而她推出的《蒙曼品最美唐诗》栏目,刚上线10天,就获得了播放量破300万的好成绩,出乎预料。

“因为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太久不亲近自然,所以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才会觉得格外美;因为现在节奏太快,所以诗中那些慢生活,才让人觉得弥足珍贵;因为有了即时通信工具,视频连线,远在千里的人,仿佛近在眼前,所以才觉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写的入骨深情分外浪漫。”诗在蒙曼眼中,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趣和生活指向,“几乎可以这样说,你想要的美,古诗词里都有了。”

对于自己专注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蒙曼觉得,知识分子应该回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而不是坐在象牙塔中孤芳自赏,让文化尽可能多地成为常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读诗,仅仅关注格律、平仄、对仗,甚至只讲究意境,都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感受诗人的一颗‘诗心’。”蒙曼叮嘱道,“亲近诗最近的途径,就是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去触碰诗人的赤子之心。”

关于提升文化自信,蒙曼认为,首先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还要讲中国好故事,将两者结合起来。“中国故事是什么呢?其实涉及方方面面,不是说我们都要一股脑地讲出来。”

蒙曼不讳言当下的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但她认为面对这种局面,应该精挑细选,把那些反映中国审美、中国智慧、中国优秀道德的好故事,真正讲出来,传承下去,成为塑造民族精神的基石。这正是她作为学者,同时也是文化传播者所不容推卸的责任。

在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中,蒙曼反对急功近利。在她看来,教育是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已经开展,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她认为这是传承经典文化的有效方式,在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就能够把文化传统渗透进去,使文化融入未来一代人的血脉。

“文化传承不仅是语言的传承,还有大量的行为规范、礼仪等,这些不是课本能够解决的,可能就来自日常生活,比如中国的长幼、礼让、秩序等,这些东西要渗透到生活中,那样才能内化于心。”蒙曼说道。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