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如果国宝会说话》 “长毋相忘”道尽百转情思

2018-08-17 09:11 南京日报

前不久,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央视播出,再次为观众带来了品读文物的“全新打开方式”。昨天下午,《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推出的“青少年走近国宝”暑期活动来到南京博物院,带领青少年现场感受在荧屏上惊艳无数观众的“长毋相忘”银带钩。这件浪漫而深情的“国宝”也正式进入展柜陈列,从今天的“七夕”开始和观众见面。

7月27日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中,南博的“长毋相忘”银带钩作为汉代的代表文物闪亮出场。这件文物出土自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是江都王刘非送给嫔妃淳于婴儿的定情信物。带钩钩体为龙首形,钩身错金,图案为圆涡形云气纹,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有“长毋相忘”4个字。隐于钩身之间、穿越两千年时光的动人情话,感动了无数观众。

《如果国宝会说话》拍摄的文物都是国之重器,而“长毋相忘”银带钩刷新了入选国宝尺寸最小的纪录。这件只有3厘米长的小小带钩,为何能够入选国宝名单呢?

《如果国宝会说话》分集导演丁曼文透露,2016年,她和该片总导演徐欢一起去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考察,第一次在南博看到这件“长毋相忘”银带钩时,仿佛遇到了久违的深情。在她看来,藏在带钩里的誓言有一种很迷人的形式感,和如今情人节送玫瑰的分量完全不同,寥寥4个字道尽了一生百转千回的情思。

最终,丁曼文的坚持打动了总导演,“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人对美好的向往、对情感的渴望,和今天的我们是一样的。历史是一团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长毋相忘,就是来自汉朝的余温。”

盱眙大云山汉墓考古发掘领队、南博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讲述了“长毋相忘”银带钩的发现经过。这件银带钩出土于大云山江都王陵的12号墓中。最初,考古人员在墓主人腰间发现的银带钩是咬合在一起的,后来在清理修复文物阶段,才注意到带钩中间有条缝,而且可以像“虎符”那样打开,内侧还有互相咬合的4个字:“长毋相忘”。

汉代嫔妃的墓葬共分4个等级,“淳于婴儿”的12号墓属于第三等级,身份并不算很高。但在其他嫔妃墓中,并没有发现象征权力的印章,单单只在“淳于婴儿”的墓中有。这说明江都王刘非十分喜欢这个女子,给了她很多特权,会替他处理一些文书方面的事务。

3个小时的“走近国宝”活动,带着青少年现场参观文物、倾听专家讲解、体验文物修复,《如果国宝会说话》摄影指导杨明阳还介绍了如何在拍摄中抓取到肉眼难以看到的文物细节。央视新闻APP和微博的全程直播,也引来大批网友围观。网友“Vicky-白沫”在直播间的评论区写道:“看见标题,就知道文物里藏着一个美好的故事。真希望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有一份真挚漫长的爱情。”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朱凯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