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享受独处的幸福 《芬兰人的噩梦》折射中国年轻人的文化心理

2018-08-14 08:40 长江日报

译言网与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共同出版了一本网红漫画《芬兰人的噩梦》,在这本小书中,芬兰人的“噩梦”是对日常社交的恐惧,一种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被人打扰而更愿意独处的心理。从北欧到中国,当下都市年轻人对这种心理产生了巨大共鸣,连英国《卫报》都发表文章表示吃惊。长江日报“读+”采访到策划和引进本书的负责人、译言网副总裁郭晶晶,解读中国年轻人这种文化心理现象。

芬兰人的这些“社交噩梦”

这个绘本的作者卡罗利娜·科尔霍宁是芬兰漫画家,也是个平面设计师。最初,卡罗利娜把自己的想法绘成了简笔小画发布在社交网络上,没想到一炮而红,于是成集出版。

《芬兰人的噩梦》主角名叫“马蒂”,有关她的介绍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芬兰人,低调内敛,喜欢安静,重视私人空间。马蒂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的空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用无聊的闲扯烦扰别人。可是,你或许也猜到了,有时候事与愿违。

马蒂这个典型的芬兰人,她遇到了哪些“噩梦”呢? 有这么几个情景,上了巴士发现双人座都坐了人,她不得不跟陌生人坐在一起,看到旁边的双人座空出来,她想坐过去,可又怕邻座的人多想;在购物时,售货员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她连忙回答“不,不,不,只是随便看看”;吃饭时,她好饿,可大家都不想第一个上前取餐,虽然大家都想吃剩下的最后一块蛋糕,可谁也不好意思去拿;社交中,她遇见一个认识的人,可你们并不太熟,你不知道该不该跟他/她打招呼……

总而言之,马蒂有一点点社交恐惧症,在公共场所遇上不可避免的日常人际交往,她常常感到尴尬,但她是善良的,常常内省,竭尽全力友好,只是按捺不住内心小小的局促不安。

道出了大批中国人的心声

北欧人性格“偏冷”,这几乎是全世界的共识,北欧的审美也自成体系,名曰“冷淡风”,还常常有学者煞有其事地解释,这是因为北欧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地理影响了北欧人的社交。

可是,当《芬兰人的噩梦》远渡重洋,来到既不寒冷又不人稀的中国,非但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引起了中国网友的追捧:这哪里只是芬兰人的噩梦,这简直也道出了大批中国人的心声啊! 在豆瓣,薄薄一本《芬兰人的噩梦》,凭借简洁的笔触和言语,获得了7.5分的好评,数百条留言写道,“我很芬兰人了”“关爱社恐肥宅交流互助协会”“挺可爱的,社恐全球化”“翻完了这本书,不断想,是我,是我,还是我”……还有不少读者表示内容略少、书价略贵,因此“报复性”地稍稍打低了分,否则,本书得分许会更高。说句公道话,理当尊重著作权,且受纸价上涨影响,出版业生存不易,这可不赖内容本身。

如此众多的年轻人对社交恐惧的话题感同身受,连英国《卫报》也忍不住好奇。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英国《卫报》发表文章分析,中国网友越来越渴望获得独处空间,“如同猫跟你作伴,但是又不干扰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间,尊重它的独立性,不要过分骚扰它,大家的界限还是存在的。”

出版人释疑:年轻一代越来越看重隐私

“芬兰人冷淡的社交风格能否得到中国读者的认可,也是我们在购买本书版权前,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人性格中原本就带有内敛、害羞的特点,这点跟漫画中主人公很像。另外,现在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意识地尊重别人的隐私,也更加看重自己的隐私,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点跟漫画中的行为表现非常一致。”译言网副总裁郭晶晶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据出版方的观察,20岁上下到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更愿意认同这种冷淡社交,“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不喜欢社交的经历,得到很多回复、调侃和评论。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觉得这本书在中国应该会有市场,主人公的社交窘境也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不过,书里描绘的心理,并没有达到“病理”程度,“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本书里反映的并非那种要医治的负面精神状况,马蒂风格的‘社交恐惧’,带着诚恳、羞涩、真诚,还略有一些可爱。”郭晶晶认为,“应该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享受独处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黄亚婷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