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仅是净化人心的艺术语言,也是历史记忆的文化载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纵观这些暑期音乐会,民族音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北京音乐厅在“打开音乐之门”系列音乐会中,加入了昆曲《牡丹亭》的表演互动。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而一本《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在这场音乐会上,观众不仅能领略到昆曲的优美婉转,还能在与昆曲名家的互动中,了解更多背后的知识,从而提升曲艺素养。
民间音乐也是传统音乐的重要一环,它诞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独具风情。从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二胡曲《姑苏春晓》到民乐合奏《夜深沉》,从蒙古民族音乐的独特演唱形式——呼麦到音色优美的古筝弹奏《渔舟唱晚》《定风波》,再到经典革命歌曲《英雄赞歌》《我爱你祖国》等,一曲曲或优美或高亢或激荡或低沉的乐曲,无不尽显出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曾表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业,是全民族的世代责任。”而从挖掘中华民族精神内容这方面看,“礼乐”正是这种精神的外放,是这种精神的表现形式。
音乐会也有暑期档。暑期音乐会在编排上都注意突出中华礼乐文化的特点,昆曲、京剧、琵琶等纷纷亮相。事实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那些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检验、洗礼而流芳至今的音乐作品,无不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气质的艺术精华,处处彰显着文化自信的世代传承。
(本报记者牛梦笛本报通讯员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