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出版《诡异心理学》 姚尧:社交是一场自我修行

2018-08-02 08:10 北京晨报

畅销书《重口味心理学》曾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解心理学,一经上市就受到众多读者好评,这使该书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行为训练师姚尧也凭此崭露头角。如今,姚尧还是用幽默另类、通俗易懂的语言,于近日推出新作《诡异心理学》,这次她是通过讲故事为读者解读虚构症、心因性失忆症、恋物癖、精神分裂症、匿名化、双重自我、仪式性行为等心理现象。该书由华文天下图书策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姚尧分享了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帮助,表示人际交往不是“与人斗”而是“与己斗”,而社交实则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修行。

做学问 将传统心理学别样演绎

作者姚尧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行为训练师、九型人格中的观察者,她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她通过内心观察周围世界,是一个能从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姚尧除了擅长本专业技能,还非常喜欢创作文学。《诡异心理学》是其畅销书《重口味心理学》出版后又一解读心理学力作。书中,姚尧用讲故事的手法,以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给读者讲述了不同的心理学操控,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心理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姚尧揭开了神秘心理学的面纱,她用介绍知识点的方法让读者能掌握其中的心理学要点,从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

对于通过故事影射出心理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姚尧分享了创作思路的来源。她讲述,很多对心理学有初阶兴趣的朋友都反映过,当他们真正接触了“正统”心理学后,往往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就是跟自己原来想的不一样,心理学并不是“猜猜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的学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因为心理学本身与其他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严谨的,心理学同样充斥着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和晦涩繁芜的概念理论。正因这样,便一下子吓退了一大波刚刚对心理学萌生兴趣的人。”姚尧解释道,她创作这本书是出于“想象的心理学”和“真实的心理学”之间的缓冲地带,或者说,是将传统的心理学以别样的方式演绎出来。姚尧说,这就是她创作思路的来源,让大家更好、更容易地爱上心理学。因为真爱才能让人忍受事物无聊的一面,从而走得更远且深。

讲人生 唯一的敌人只会是自己

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接受、易于理解,姚尧用风趣幽默的文字、问答对话的手法贯穿文中,让读者仿佛置身故事间,去更加形象生动地接受和理解。虽然书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点,但姚尧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独到的分析方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得条理清晰,使读者认识到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逻辑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姚尧希望这些心理学知识能在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中提供帮助。“之前看到一句广告语:大饼卷万物,我想说的是,心理学才是‘卷万物’!”姚尧举例称,小到平时的待人处事、生活琐碎,大到人生的关键抉择,无一不是受到心理学的支配和影响。她想用书内呈现的关键心理学知识点,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管中窥豹的作用。“其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解的地方,原来背后是以这样一个心理学机理去运作的。希望大家能够看透自己、看透身边人,在充满‘心机’的江湖社会中,如鱼得水地自在生活。”

姚尧分享了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帮助,她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生进入下半场,唯一的敌人只有自己。但她认为不光下半场,说整个人生中唯一的敌人只有自己也没毛病。“因为人际交往不是单方面和古井无波的,而是双向互动和风起云涌的。你的反应和态度会左右对方的立场,进而又反馈给你,形成连锁反应,最终左右事态走向。举个例子,在一件事情中的某一环节,你忍住了或是没忍住,恐怕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 姚尧总结道,所以人际交往不是“与人斗”而是“与己斗”。社交实则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修行,虽然不易,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控制自己。

谈现实 追求心理富足不需跟风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读者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姚尧看来,现代社会青年人读心理学的主要诉求是缓解焦虑和解决自己的“丧”。她认为在社会发展迅猛的当下,人们因为生活节奏过快,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心理不适,大体可归结为两点:恐慌和“丧”。“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后者。我们都知道有‘体力’这个词,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另外一个关键的能量‘心力’。而‘丧’就是心力不足的表现。” 姚尧讲述,如果一个人心力不足,小到会深陷“拖延症”的怪圈,大到生无可恋、行尸走肉。“就像日本小说家太宰治《人间失格》里的情形,人觉得生活无望,也没有什么能够通过奋斗获取的,于是就干脆不再奋斗,变成精神上的犬儒。对待困难,干脆想‘放弃治疗’。”姚尧说,当下社会青年读心理学的诉求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甘心如此“慢性死亡”,想提升自己的心力,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对于那些想追求心理精神上富足的青年,姚尧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一就是多读书,她建议,如果对某一领域感兴趣的话,可以从一些不太深奥的相关书籍开始读起。“拿我来举例,有阵子突然对宗教产生了兴趣,但绝不是因为看了《道德经》《金刚经》之类的书,而是源自徐皓峰的一本哲学迷思的小说《大日坛城》。”她说,追求心理精神上富足的方式当然不限于此,因为心理本身就是一种主观体验,换句话说就是您怎么舒服怎么来。“我的一个朋友,最大爱好就是看洗衣机洗衣服。这个过程中,他好像能解决和开释内心一切苦闷,达到冥想的境界。你能说那一刻他的精神不富足、不安逸吗?”所以姚尧给的学习建议是:在追求心理精神上的富足时,不跟风,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即可。

■姚尧观察

中国心理学

正蓬勃生长

如今,“心理学”这个时尚的词汇虽然会经常被人们提及,但其实,心理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还处于陌生阶段,陌生是因为它的深奥,让人对它产生一种神秘感。姚尧在介绍心理学在中国发展时,直言是个“进口货”。为什么这么说?她解释称,早在古时候,就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对心理学问题做过不少研究,但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制度,中国缺乏发展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说法。因此,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演化得来,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发展起来。“从明末开始,与来自西方的《西国记法》《性学粗述》《灵言蠡勺》三本心理学书籍产生‘最初的碰撞’,一直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有多达十四个心理学研究方向,包括动物心理、发展心理、工程心理、社会心理等。目前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一句歌词形容:海草,海草,浪花里舞蹈。在先天不足和后天打压(战争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下,仍然顽强、倔强、蓬勃地生长着!”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的变化,心理学应用也越来越多,学习它显然也越发必要。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心理学在中国的就业前景。很多人问过姚尧,学了心理学未来能做什么?她总结道,比较多的工作是去高校担任心理公共课老师、从事公安系统工作、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或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就是心理诊所咨询师和医院临床心理医生。以上是几个主要应用领域,据姚尧观察,随着心理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兴热门领域出现。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