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幸中最幸运的一个。”来自西和县北川中学的周婷婷不舍得六天的北京博物馆研学之旅,更不舍得相处多日的叔叔阿姨,让她走出山区,踏入梦寐以求的北京。
从小家境贫寒的周婷婷成长得比别人快,长大一些后父母就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她和弟弟在家独自生活。她很感激这次“北京寻梦之旅”活动提供的一切,“住宿费、餐费、路费等研学费用,可能是爸爸妈妈好几年都挣不回来的。”说着说着她哭了,很多一起走过研学活动的人们都哭了。
甘肃漳县、西和师生赴京参加“北京寻梦之旅”博物馆研学活动。图为来自甘肃漳县、西和的学生手语表演。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从7月17日至20日,来自甘肃省漳县和西和县的33名孩子参加“贫困地区儿童关爱活动暨北京寻梦之旅博物馆研学教育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这些孩子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组织和协调安排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北京大学等10余家在京文化场馆和机构。
甘肃漳县、西和师生赴京参加“北京寻梦之旅”博物馆研学活动。图为来自甘肃漳县、西和的学生写书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这些孩子都是所在区县的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和最美家庭中品学兼优的儿童代表,其中14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占到活动参与人数的42%。把“贫穷”写进了档案,“这个反差和尺寸是挺难把握的,我们很怕谈到贫困等词汇伤到孩子们的自尊。但是他们现在已经能在分享中自己说出来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社教部副部长梁红感到,在博物馆研学活动中给了他们信心,打开了视野,时间还是有点短,要不他们能和北京孩子相差不多。
县里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对于他们来说博物馆是很陌生的。这个差距是经济条件造成的,但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挺明显的。参与活动的33名孩子是在7月16日晚上11点到的北京,“这些孩子不仅是第一次来北京,有的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有的则是父母在北京打工,在此之前都没有坐过高铁。”西和县教育局的彭红兰老师对记者说。
甘肃漳县、西和师生赴京参加“北京寻梦之旅”博物馆研学活动。图为西和县北川中学的周婷婷分享感受。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参与活动的孩子是经过层层遴选,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不懂得交流。”连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招呼他们在参观前去洗手间,都无人响应,甚至有晕车很严重的学生也是默默忍着。经过几天的活动,他们已经可以上台朗诵,和北京的孩子们一起联谊表演节目。
甘肃漳县、西和师生赴京参加“北京寻梦之旅”博物馆研学活动。图为老师吕凡凡分享感受。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自然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白兮奶奶总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她的热情洋溢感染着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虽然已年过花甲,讲解起来亲切,又有着栩栩如生的肢体语言。在即将结束研学之旅时,从教师岗位退休的白奶奶又给孩子们留起了“作业”,回到甘肃后要三、两个人搭档,写下几段话,给别的同学们讲解来北京的研学经历,希望孩子们不仅学习好,更能全面发展,能说会道,风趣幽默,也把“爱”传递下去。
甘肃漳县、西和师生赴京参加“北京寻梦之旅”博物馆研学活动。图为活动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自然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白兮奶奶。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开始希望是我们帮助他们,但在北京博物馆研学之旅分享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也帮助了我们,他们走到哪就记到哪,对于知识特别渴求,对于爱也特别珍惜。”梁红说,第一天在国博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讲解员认为三个小时对于孩子来说太累了,但是这些孩子从头听到尾,生怕遗漏什么,时间在此飞逝。
甘肃省的漳县和西和县是全国妇联的定点帮扶贫困县,当地孩子很难享受到同大城市孩子一样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多年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始终致力于开展特殊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怀关注,作为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以及全国首批研学基地。“通过参观博物馆,来自贫困县的孩子能了解历史文化和国家的发展变化,自己有变化还能影响周边的小伙伴,比我们单纯说教有作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曾祝对记者说。
“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到过北京,将来什么时候能再来也是未知。”梁红说,“扶贫和研学的活动都很多,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也有疑问。但是这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是有意义的,打开了一扇窗,在这些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他们走出来了看到外面的世界,回去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记者:纪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