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搭建演出平台 让小剧场戏曲直面市场考验
2018-07-20 11:08 千龙网

7月19日,“北京小剧场戏曲发展的现状及未来”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图为研讨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张静摄

千龙网北京7月20日讯(记者张静)7月19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北京小剧场戏曲发展的现状及未来”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座谈会围绕小剧场戏曲这一北京地区戏剧界热点和前沿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梳理了近年来北京小剧场戏曲的发展现状,探讨其有别于传统戏曲舞台形态的艺术特性,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建议。

北京是全国戏曲艺术创作和演出的中心,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戏曲文化资源。不仅有国粹京剧诞生于此、鼎盛于此,还有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全国性或地方剧种及其知名表演艺术家荟萃于此。各大中央、市属戏曲演出机构云集于此,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以及各艺术院校戏剧戏曲学专业为北京地区戏曲发展提供着学术支撑和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北京戏曲界引领全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是全国戏曲舞台艺术的前沿阵地和风向标。近年来日渐兴旺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小剧场戏曲以其传统的根基、先锋的姿态及其在青年人群中的市场号召力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成为接通当代新戏曲观众的桥梁。如何看待小剧场戏曲的兴起及发展现状,打破“最先锋”与“最传统”界限,将已有探索实验的成果与传统戏曲艺术真正融合成为有机整体,寻求传统戏曲舞台艺术现代转化的更多可能性,成为当前戏曲评论界讨论小剧院戏曲发展命运的焦点。

在研讨会上,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杨乾武认为,只有让青年演员持续演出,让市场检验小剧场戏曲才能促成其良性的发展。杨乾武说:“如果没有演出市场,北京小剧场戏曲作为一个平台,作为文化的形态都难以成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平台,必须要长年有演出才能称得上北京小剧场戏曲。必须得有一个平台,让年轻人能在这上面展示才华、检验水准,特别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才能出真东西。”

北京日报社高级编辑、北京作协文学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评协副主席兼戏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解玺璋认为,新编戏曲应该尊重历史,切忌把现代人的标准套用到传统戏剧的素材中。他说:“小剧场戏曲改编的作品比较多,从老戏中改编过来的,这是好的途径,我在提倡大家从传统戏曲当中找素材底本进行改编。但是现在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原著中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生活的环境缺少具体的了解,所以改编的应该慎重,切忌把我们今天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剧中的人物。故事好编也好改,但人的行为没有办法改,新的改编作品很多,缺少逻辑性。”

今年,北京市文联将围绕北京地区年度文艺热点现象举办“2018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活动,此次研讨会是该系列活动的第5场。下一步,市文联将积极推进研讨会理论成果的转化,出台更多实际举措,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促进首都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兴盛,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