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从1.0升级到2.0

2018-07-19 09:12 文汇报

日前央视正式宣布,《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将于7月23日在纪录频道首播。在此之前,该系列第一季于今年1月1日播出,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2017年至今,文化类节目集中涌现并接连走红。有评论人士感慨:文化类节目“火”了,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到来了。不过,是不是所有的文化类节目都叫好又叫座?是否也存在什么问题,面临某些困境?

“去高冷”与“过度娱乐化”的边界

回溯2018年第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文化类节目,当央视《国家宝藏》莫属。

在公众的直观印象中,文物小众、沉寂、高冷,许多人对文物的态度是隔膜的。《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就曾说:“常有人问,为什么我选择这样一个沉闷的题材?把这样的主题讲得有趣,是不是很难?其实在我心里,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从来不是沉闷的,如果人们觉得它无趣,那一定是我们做得不够,没有一个与之匹配的表达。”

没有沉闷的文化,只不过是没有与之匹配的表达,而《国家宝藏》找到了文物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去高冷”,内容依旧是严肃的,但节目形态娱乐化、年轻化。比如节目尝试起“混搭风”“文化+明星”“文化+小剧场”。节目对文物的展现分为“前世”和“今生”两部分。在前世部分,明星守护人的设定,让严肃的节目有了娱乐的外壳,公众更容易亲近;而明星小剧场的演出,则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有效传递出了文物的历史背景。除此,无论是舞美效果、配乐还是节目编排,都令年轻观众啧啧称奇。

《如果国宝会说话》依旧是“年轻化+娱乐化”的策略,节目一改旁白曲折而高冷的学术性叙事,而是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让文物开口说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实现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如果国宝会说话》也选择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用户的视频网站投放,还一本正经地制作了表情包,成功地在年轻人群体中圈粉无数。

打破文化高冷的刻板印象,让文化走下令人敬而生畏、望而却步的神坛,而获得一种活泼生动的生命力,并实现与现代生活、现代观众的顺畅对话,无疑是必要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文化包裹上娱乐化的外衣,让文化“去高冷”、接地气,这种娱乐化的边界是什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笔者注意到,在这两个节目走红之后,一些地方台以及视频网站也推出了类似的文博科普探索类节目,却是打着文化的旗号,行选秀娱乐之实,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欺骗观众。如此,非但弘扬不了传统文化,还会拉低文化类节目的品位和格调。因此,如何“去高冷”,让文化“化”更多人,又要避免媚俗和娱乐至死,仍是文化类节目亟需探索的议题。

跟风与同质化之弊

观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这几年来扎堆的明星真人秀的审美疲劳,这就像是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或者重油重盐的快餐,终于端上了一碗平淡味甘的清汤。应该说,文化类节目的崛起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笔者注意到,在央视推出几档颇受好评的文化类节目之后,一些地方台是在准备不足、思考不充分的情况下,按照别人的模式匆忙制作同类型节目,导致这一类节目目前有跟风与同质化的倾向——看一下从去年至今各地出现的文化类节目,“中华”“诗词”“汉字”“国学”在名称上频繁撞车,相似程度颇高。

另一方面,自从央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采用了晋级赛+专家讲解的模式,不少地方台也纷纷效仿;《朗读者》的朗读+故事模式,也被复制到了一些地方台的同类节目中。这些做法,都造成了节目在形式上创意单一,看点单一,虽然细节上各有差异和侧重,但总体上大同小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既有许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也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上古神话、经典古籍、文学作品。如果制作节目像“做菜”,那么文化类节目有着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珍贵食材,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做法。如果每一样食材都是同一样的炒法,同量的盐分同量的味精同样的配菜,那么再珍贵的菜肴也会有让人腻味的一天。

文化类节目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它能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传播,不断丰富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内涵,为观众提供新的精神指引,也能够丰富观众的业余生活。当下文化类节目已经走过了“有没有”的1.0阶段,现在就得好好琢磨如何向“好不好”的2.0阶段迈进。“好”不仅仅是有更优质、更具独创性的内容和形式,“好”也在于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和更强大的传播力。这是文化类节目亟需应对的挑战:如何在保证文化品位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制造新的看点,让更多人喜欢并接受,让文化“化”更多人?(作者为文艺评论人)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曾于里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