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高铭新作《催眠师手记》发布 催眠不是沉睡而是唤醒

2018-07-17 08:27 北京晨报

一本是写“非正常人类的正常世界”,另一本则是关于“正常人类的非正常精神空间”——作者高铭的心理纪实作品《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一直在各大书籍畅销榜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在近日,后者也已经出版了第二季。日前,由磨铁图书和西西弗书店联合举办的高铭《催眠师手记》系列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高铭向读者分享了该书内容,并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专访。

现场

主角,全部是身边的普通人

高铭称自己是客观的“社会观察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两部作品便是他对这个社会两个不同群体的观察记录。不同于《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写的是非常态的精神世界,《催眠师手记》中的各个案例的主角,其实就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和第一季相同,第二季的所有内容也均出自其数年间深入催眠、心理诊所,接触到的真实案例而来。许多案例原型的身份、背景、细节、特征被打乱,再经过拼图处理后创作,以此尊重受访者的隐私,这样,本书既保留了纪实档案的真实性,亦增加了推理小说般的故事性。

“正因为这些人无处不在,所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值得大众关注。”高铭表示,也是透过这些正常人的案例,可以发现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未必如我们以为的那样,那里有太多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人的精神深处,同宇宙一般神秘。

心理,照镜子和自己谈谈

在第二季故事中的主角有两个:催眠师“我”和心理分析师“搭档”。高铭解释,真实的催眠师工作既不神秘,书写起来也不好看,一个人“自说自话”进行逻辑分析会稍显无聊,所以他把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两个人的组合,经二人不断交流碰撞,会让很多人想到福尔摩斯和华生。

通过接触催眠师,并阅读大量卷宗的心理分析和案例,高铭发现,在这个所有行业都钻研并企图影响受众心理的时代,现实的残酷让人们无所适从,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知晓自己的真心。“人们通常会问别人: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的很多,其实就是企图照镜子。”高铭说,从讲述催眠案例反映了当代人精神的紧张,还原人们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困惑和煎熬,进而引发我们去思考。他希望读者看后,能多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好好看看。“遇到事情钻不钻牛角尖,较不较真,其实更多的还是要不要和自己和解。所以,催眠不是让人沉睡,催眠的目的是把人唤醒,唤醒之后和自己好好谈谈。”

专访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38天写了22万字,连磕巴都没打。”

北京晨报:什么契机让您创作心理学和催眠系列内容?

高铭:关注到这个领域也是个巧合,我有个朋友曾经做过精神病科医生,他告诉我精神科除了非临床和课题研究外,临床医师一般干四五年就算长的了,原因是他每天接触的都是充满质疑的环境,时间长了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听他说后,我慢慢觉得人很有意思,这里面包括对人本身的认知,也包括心理,还有非正常人等。

于是,我从2003年开始接触精神病患者,直到2008年。当时我觉得就到这儿了,不能再往后继续,自己需要时间沉淀一下。大概沉淀一年,先在网上发表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我记得一共用了38天写了22万字,连磕巴都没打,写得非常快。后来《催眠师手记》里的很多案例也是同期收集的,当我在接触精神病医师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就会接触到心理分析师和有催眠资质的心理分析师。

北京晨报:接触真实的案例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高铭:写精神病患者相对简单,把他们所有身份、痕迹全给抹掉,我只讲述他的角度就好了。但是心理问题就很复杂,因为他是行为自控的正常状态,你要讲清他的心理问题,必须说明他的社会背景、身份、地位、性别和年龄等。

但是如果患者对心理咨询师隐藏身份怎么办?后来我用了很笨的办法,就是一个一个去确认。比如,我通过心理咨询师找到他,他们都是说让我先写出来看看。把故事写出来后,被病人否了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催眠师手记》第一季是2013年出版的,跟《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差了五年,而第二季又跟第一季差了四年,就是因为这期间很多采访对象看了后告诉我不能这么写,所以这是拖了这么久出版的原因。

“好多人都有寻求心理帮助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压一辈子,而造成的影响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北京晨报:过程如此麻烦,您为什么还要坚持完成这部作品?

高铭:之前,大连心理学会和沈阳催眠研究学会的人曾跟我说过,我写的案例里,他们曾接触过但有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书给他们做了一个提醒。他们还主动提出,如果还出下一季,愿意帮我寻找案例。当时我听到这话甚至有点诚惶诚恐。后来我发现,身边好多人都有寻求心理帮助的问题,我们通常不会对身边的人说,有些问题可能会压一辈子,而造成的影响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得多。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存在时间、钱的局限或羞于开口,所以这本书多少能有些提示或帮助。我的微博私信里每天都有人向我发来精神上的求助,至少我能让一些人看到所遇到的问题大概是什么样,这才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

北京晨报:会有人对故事内容提出质疑吗?

高铭:我在高校分享时,就有同学问为什么接触的病人跟他不一样。我问他接触过几个,他说一个。我就告诉他,从2003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除了打电话联系拒绝我采访和见过面没有结果的,如果非要说一个数字的话,四年里我接触的精神病患者在180人左右。曾经我也想过,如果有人质疑,我可以让他听录音,或者把所有的患者介绍给他。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最大限度去接纳对方,我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讲述。

“专业医师看完我的书觉得挺有意思,挺喜欢的,让我觉得很意外。”

北京晨报:听了这么多精神或心理患者的故事,您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高铭:我不用调节,因为我没什么压力。我只有倾听和写作,没有能力去治疗他们,这是专业人士去做的。曾经也有人问我接触他们后,为什么不去帮助?我说,因为所有医师都跟我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自己去帮助一个精神病或心理疾病的人。因为当个人去帮助一个精神类病人的时候,你对他来说可能是连接这个世界的唯一桥梁,但你能确保帮助他多久?如果中断,他的整个世界就会崩塌。而现在有很多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机构,能够给他持续的精神帮助。

北京晨报:真实的催眠和心理分析过程是怎样的?跟文学或影视中描述有何不同?

高铭:首先,影视作品跟现实是一定有些差距的。而现实中的催眠和心理分析并不是那么有趣,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接触,并且化解重重心理防线。这期间需要使用各种扎实的技巧和心理防御拆解方式,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分析经验,虽然有时也要依靠直觉,但那种直觉也是借由经验所带来的。

北京晨报:专业心理医师和催眠师怎么评价您的书?

高铭:起初读我书的专业医师都是抱着好奇,居然还有人写这个。我不是专业人士,专业的人也拿我当外行,我只是个旁观者,但是专业医师看完我的书觉得挺有意思,挺喜欢的,让我觉得很意外。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