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圆明园堪称园林紫禁城

2018-07-12 09:2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与皇宫同为天子“御政之所”

三山五园包含于“西山文化带”中,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一部以园林形态表现历史文化的史书。其中圆明园更是清代皇帝“御政之所”,有“园林紫禁城”之称。

五朝清帝“御政之所”

入关之后,清朝统治者在汲取儒家文化的同时,并不囿于“王不离位”的传统礼制,而是南巡北狩,游幸八方,更喜欢居住在离宫便殿。

康熙皇帝先建香山行宫,继而在明武清侯清华园遗址上建畅春园,后复于承德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帝在其赐园基础上扩建圆明园;乾隆一朝则不仅完善西苑、南苑、避暑山庄,重修香山、玉泉山行宫,扩建瓮山泊为昆明湖,改瓮山为万寿山,而且增建长春园,将熙春园、绮春园和春熙院收归御园,形成以圆明园为核心,包括周边诸多衙署、军营、皇家寺庙、皇子皇女和王公大臣赐园在内,连绵20里的三山五园皇家禁地。

在清帝的心目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与京师紫禁城是等同的,即同为天子“御政之所”。如雍正帝初次幸园就声称:“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也,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嘉庆帝更明言:“朕驻跸圆明园,即与(紫)禁城无异。”到晚清时,道光皇帝也说:圆明园“实为我国家出治临民之地”。所以,自雍正三年八月,雍正帝驻跸圆明园始,至咸丰十年八月,咸丰帝逃离圆明园止,五朝清帝园居理政的时间长达135年,这与明朝和历代汉族皇帝的宫居理政,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历朝清帝在圆明园居住理政的时间有多少呢?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年均在园约210天。雍正十三年八月,其在圆明园九州清晏猝死。乾隆帝的活动范围较大,除紫禁城、南苑、西苑、避暑山庄及南巡、东谒等地外,年均驻园也有120余天。嘉庆帝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其即位后在园年均160余天。道光帝在园时间最长,年均260余天,道光三十年正月,其病逝于圆明园慎德堂。咸丰帝生于圆明园九州清晏,其驻跸圆明园七年,年均驻园时间也长达210余天。

皇帝为什么喜欢园居理政

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赞美圆明园:“她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

作为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的圆明园,其精湛的造园艺术、深邃的文化内涵,数不清的亭台楼阁、览不尽的水光山色,以及看不尽的奇花异草、珍禽瑞兽,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不过,清帝喜欢她的缘由可不只这些。雍正帝在《圆明园记》中道出了心声:

恭迓銮舆,欣承色笑。庆天伦之乐,申爱日之诚。花木林泉,咸增荣宠。(宜孝)

宜宁神受福,少屏烦喧。而风土清佳,惟园居为胜。(宜居)

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昼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于樨,观射于圃,燕闲斋肃,动作有恒。(宜政)

若乃林光晴霁,池影澄清,净练不波,遥峰入镜,朝辉夕月,映碧涵虚。乘几务之少暇,研经史以陶情,拈韵挥毫,用资典学。(宜学)

至若凭栏观稼,临陌占云,望好雨之知时,冀良苗之应候。则农夫勤瘁,穑事艰难,其景象又恍然在苑囿间也。(宜观农)

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宜亲贤)

不求自安而期万方之宁谧,不图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庶几世跻春台,人游乐国,廓鸿基于孔固,绥福履于方来。(宜绥靖万方)

这在极度封闭,殿宇巍峨的紫禁城中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的。

前朝后寝,避喧听政

与紫禁城的格局一样,圆明园也是前朝后寝,但由于是宫苑,故没有紫禁城那样中规中矩。前朝包括外朝和治朝,如圆明园正大光明一区,从大宫门开始,两侧建有转角朝房和东西朝房。其中,“东为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等十九个部院及八旗衙署;“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等二十一个部院及八旗衙署。二宫门为出入贤良门五楹,门左右还设有值房、朝房、茶膳房、军机处等。进二宫门后,迎面是面宽七间的御园“正衙”正大光明殿,类似大内的太和殿与保和殿。凡皇帝在园有重大典礼时,如贺寿庆典、筵宴宗藩、接待外国使臣,以及各类宫廷考试等,均在此殿举行。正大光明之东则为五开间的勤政殿,是清帝御门听政之所,也是皇帝披览章奏、召对臣工、引见庶僚的地方,其功能“与宫内养心殿同”。

由于衙署众多,故自雍正朝始,圆明园听政便实行轮班奏事制度,即文职衙门分九班,武职衙门分十班,轮流奏事。即使无事可奏,也要随班伺候,递一折片,称为无事片。如遇有紧要事件,则可不论班次启奏,称为“加班”。至于协助清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等,则另有一套缜密的“园班”制度。每当清帝园居时,王公大臣为方便入园办事,他们或有皇帝赐园,如同今日的公寓,或长期租赁寺院民居。于是,在海淀镇一带便形成“内廷大臣,赐第相望,文武侍从,并直园林”的局面。而没有居处的文武大臣,则夜半就得起程,或骑马或雇用骡车,由京城赶往圆明园。

圆明园前朝正大光明殿之北有一大岛,名九州清晏,此为帝后寝宫区。该区四周环水,以桥、船通往来,除近侍太监宫女外,其余官员、匠役等人皆不得擅入。需要说明的是,盛时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五园组成,面积达5500余亩,包含有120余个景群,故清帝理政寝居之处,绝不会局限于上述前朝后寝。

紫禁城与圆明园区别在哪里

我们先看一组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九,帝冒雨自圆明园回宫。途中作《雨中西直门外》:“天家婚娶亦人情,今岁频教还禁城。恰复朝来命清跸,喜从雨里阅新耕。”他在诗中自注说:“以皇子皇女婚娶,故频还宫行礼。”待办完女儿和嘉和硕公主与傅恒子福隆安的婚礼后,乾隆帝即返回圆明园。

三十一年四月二十四,乾隆帝诣畅春园问太后安毕回宫,途中又作《西直门外》:“甫逾廿日复还宫,殿选文材衡至公。麦穗已齐禾黍茁,青郊农况揽筹中。”诗中告诉我们,他这次回宫是为了廷试新进士,举行太和殿传胪大典。

四十三年闰六月二十九,帝自园回宫,作诗曰:“思孝秋尝祭奉先,还宫预日致斋虔。未经命驾才逾月,一览农功目朗然。”

祭祀礼成后,他又作《七月朔日躬祭奉先殿礼成述事》,其中自注说:“每于元旦及皇祖、皇考圣诞、忌辰,必躬诣后殿拈香瞻礼。”

四十六年四月初三,乾隆帝自园回宫,以常雩祀天于圜丘。其有诗道:“回跸园廷五日居,致斋清禁返銮舆。石衢傍阅麦苗绿,又较前兹长寸余。”祭天礼毕后,帝即返回圆明园。

四十七年二月三十日,乾隆帝还有一首回宫诗:“将祀农坛耕耤田,轻舆诘旦驾言旋。昨阴未雨诚惜矣,土润弗干略释然。”待到先农坛行耕耤礼毕,帝即返回圆明园。

从上述诗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清代的京师紫禁城主要是朝廷举行“大祀”“大朝”“大典”和“大宴”的地方,平时则主要是园居理政。如雍正帝在圆明园批谕云南巡抚鄂尔泰,支持他推进改土归流,并最终实现西南六省地区的设官建制。七年春,雍正帝在圆明园创建军机处,并直接指挥平定西北准噶尔的战事。乾隆皇帝在园,不仅继续完成统一西北的大业,完善驻藏大臣制度,接待蒙藏宗教领袖六世班禅,而且力排众议,明谕迎接和安置自俄归来的土尔扈特部。

乾隆帝所炫耀的“十全武功”,其中的战役指挥大部分也是在圆明园完成的。到晚清时,道光帝允准中英《南京条约》,咸丰帝批准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等,也均在圆明园。在雍、乾、嘉、道、咸五朝中,圆明园堪称园林紫禁城,她与京师紫禁城内外相维,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何瑜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