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通州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会 分11个课题保护、发掘、运用大运河文化

2018-06-25 07:56 北京青年报

云光水色运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6月22日,在中国大运河与丝绸之路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五个纪念日,北京市通州区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未来,研究会将分11个课题,保护、发掘、运用大运河历史文化。

高占祥等文化名人受聘为顾问

6月22日,记者在通州区会议中心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现场看到,39幅与运河文化密切相关的照片环绕三面,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计13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见证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高占祥、李希文等文化名人受聘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顾问。

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佳琛共同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揭牌。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通州区考察城市副中心建设情况时强调:“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调研时,再一次强调:“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在揭牌成立之前,大运河文化研究会预备会召开,《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选举办法(草案)》均获得全票通过。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梓夫担任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一职,会议择选出副会长6名,理事17名,均全票通过。

分11个课题保护发掘运河文化

新当选的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梓夫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首批共11个研究课题,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将分组进行研究。

11个课题分别是《如何挖掘研究大运河文化》《如何在城市副中心发展中运用好大运河文化》《关于大运河文化(通州段)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建设》《大运河文化特点与人文形象塑造》《大运河文化与水利资源保护》《北京大运河与通州城市发展史》《历史上通州如何为首都服务的》《雄安新区水系建设与大运河运道沟通、文化渊源的探讨与研究》《大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挖掘大运河文化沿线漕运古城城市肌理》。

王梓夫告诉记者,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还将进行适当增加调整,并不局限于这11个课题。

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当天,专家学者首次分组进行课题研讨,记者旁听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课题组”。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任亚珊开门见山:“先保护再发掘!关于大运河文化,首先要做的是把现有已知的保护起来,整理遗产,做好资料留存。”同样是该组成员的张秀伦,对任亚珊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还称通州目前非常缺少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今年通州加大文化软实力提升,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三大馆”计划年内开建。此外,关于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目前通州已经完成制定了2018年工作计划和《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全面启动《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设立一系列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着力打造通州大运河文化这一国际化的名片。

搭建大运河文化国际化交流平台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参与其中。基于通州的资源禀赋,通州区委、区政府将以“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建设为基石,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构建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为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建言献策,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贡献智慧,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力量。

通州区将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系统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生态,全面整合大运河文化资源,逐步形成历史文脉深厚、资源边界清晰、思想理论成熟、研究成果丰硕、发展方向明确的京杭大运河文化研究体系。

并以“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为理论阵地,逐渐完善“大运河文化学”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系列课题建设,实现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的新跨越。要积极组织和联络全社会的大运河文化研究机构和知名专家,组织和培养一批学养深厚、年富力强的研究人员参与到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中,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梳理、科学总结、系统归纳,形成对于大运河文化已知领域的新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开掘。全面厘清大运河的文化脉络、文化精髓和基因谱系。

大运河被称为通州的母亲河

据了解,早在新石器时代,通州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烙印;秦朝设立郡县制,通州属渔阳郡管辖,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于辽东地区的管理所修建的蓟襄驰道就经过通州;西汉时因通州区域靠近当时的高速公路——蓟襄驰道——而设立“路县”,其城池就在今潞城镇古城村;东汉时,因地多水,改“路”为“潞”,始称“潞县”。可以说通州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因水而兴,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因“漕运通济”,得名“通州”。元、明、清三朝,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京杭大运河成为南粮北运的战略通道,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首,承担着维护京城军事与漕运安全的重任,使通州的战略位置再一次跃升。“万舟骈集”、“仓庾都会”成为通州盛景持续了700年之久。“一京二卫三通州”是对通州历史地位的准确概括与刻画。

顾问专家寄语

高占祥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顾问(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人类开发的第一条大运河,不仅是通州人、北京人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骄傲。接到家乡的聘书,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心情,我感谢大家的信任,我要和大家一起研究大运河文化,使大运河文化成为我国独特靓丽的风景线,使得我们的大运河文化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个平台,同时,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出我们通州人、我们北京人、我们中国人的力量!”

张廷皓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顾问(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去年早春,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市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北京市提出的大运河带文化建设的设想。一年来,沿运河各省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出现新局面。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恰逢其时。我建议充分发挥研究会的作用,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工作,加强包括考古学文献学在内的基础研究,真正做到穿其源、循其踪、辨其形、索其隐、察其今、通其变、知其是、究其因,通过这种符合逻辑的研究方法,持续不断地发掘大运河的未知事物。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历史现象,产生于一个对水有着极大需求的国度,产生于一个对水有独特理解的国度。产生于一个有能力处理水资源复杂问题的国度,它是中国人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这一历史成果还必将深刻地影响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我相信通州大运河研究会一定会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王梓夫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北京人艺创作室主任):

“多年来我在许多场合一直重复一个话题 : 生活在通州这片土地上的读书人、写书人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片土地文化底蕴身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化人。通州人热爱家乡,对大运河为标准的这个地域有着亲切感和自豪感,他们崇尚历史,崇尚文化,甚至是崇拜历史,崇拜文化。通州人,尤其是通州的文人,对大运河文化有着高度自信。但大运河不仅仅属于通州,它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绝不能局限于通州,我们应该有大通州的胸怀,和大通州的理念。”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