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紫禁城、太庙与社稷坛 (2)

2018-06-01 08:19 光明日报

【肆】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祭祀祖先的地方,民间称祠堂,朝廷称太庙,太者大也。中国以农耕立国,当然离不开土地与五谷。因此在西周时期,社与稷便被奉为国家的主神而列入祀典,国家有太社,王室有王社,诸侯国有国社,大夫和百姓则根据不同地域立社,而太社则是国家的象征。《周礼》云:“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元明清三朝的太庙与社稷坛,之所以设置在宫城东西两侧,根据就在这里。但是,就太庙、社稷坛与宫城的相对位置而言,元明清还是有遐迩之别。元朝的太庙与社稷坛相距宫城甚远,而明清两朝的太庙与社稷坛则依附宫城,位于承天门(天安门)与午门之间,与宫城密不可分,这样便将政权、祖先(家族)与国家(疆域)通过宫城、太庙与社稷坛整合一体,极好地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思想凸显出来。

1912年,民国建立,次年民国政府接管社稷坛,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改名中山公园。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清逊帝溥仪从紫禁城驱逐出去。第2年,成立北京故宫博物院。1950年,太庙从故宫博物院分离出去而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这样原本一体的紫禁城、太庙与社稷坛便分枝散叶、一化为三,而且如同其名称所示,其功能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就是,故宫成为收藏与展示我国历代藏品的地方,太庙成为劳动人民休憩的处所,社稷坛则成为纪念孙中山的公园,原本的历史含义荡然无存了。时代变了,原来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

1958年在太庙的南侧修建了历史博物馆与革命博物馆,即今之国家博物馆;在社稷坛的南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前者是昭显中华民族历史焜耀的处所,后者是共襄国事的辉煌殿宇。而其北侧的天安门则被赋予了新时代意义,成为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而紫禁城、太庙和社稷坛则成为各自独立的历史文化遗存,供游人参观。在这个基础上,重申这些古代建筑群落的历史底蕴,进而发掘其现实价值,或者是可以探索的吧?因为这些存留至今的宫廷建筑,完整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营国(首都建设)思想,是独特的国家文明的表现。如果恢复紫禁城、太庙与社稷坛的统一性与整体性,进一步以故宫为龙头,通过共建而使三者重归一体,至少能在管理与定位、介绍与宣传上,彰显其原本的文化含义。这样,不仅会提升它们各自的历史地位,而且还可以成为昭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彬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