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内容幼稚粗糙、同质化 国产儿童电影为何屡遭诟病?

2018-05-31 08:26 工人日报

来源标题:内容幼稚粗糙、同质化 国产儿童电影为何屡遭诟病?

国产儿童电影要提升质量,需要中国电影在整体上达到足够成熟的工业水平和制作经验,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等待。

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中国儿童电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而从近几年暑期档和“六一”档看,几部国产动画系列电影却频频被诟病:内容幼稚、粗糙且同质化。为何适合孩子看的电影越来越少?好看的中国儿童电影都去哪了?(见5月28日《工人日报》)

“六一”儿童节期间的电影档期,最受关注的是日本《哆啦A梦》系列新作,这引起不少家长吐槽:“国产电影发展迅猛,为何优秀的国产动漫却少得可怜?”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神笔马良》、60年代的《大闹天空》、70年代的《哪吒闹海》,到80年代的《天书奇谈》,各个年代的人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国产动画片的记忆。那么,现在,中国动画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不久前离世的日本动画导演高畑勋曾造访上海美术片电影制片厂,发现这个曾用《小蝌蚪找妈妈》打动了一代日本动画电影人的公司如今更关心“计件工作制”,于是认为这趟旅程“令人失望”。

以美影厂的衰落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片的式微,真正值得探寻的原因是电影体制转轨后,国产动画片成长的生态和土壤并不尽如人意。

原创动画投入大、费时多、工期长,对于艺术性的要求又高于其他类型影片。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美术片的生产、销售、发行包括奖项评选,大多都并非以逐利为目的。但是,市场化运营后,人才外流、资金断流以及在迪士尼与日本动漫的冲击之下,中国动画片的一蹶不振,似乎成了中国动画片难以摆脱的命运。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机遇。然而,大量国产动画片频遭批评。其实,这也体现出了国产动画举步维艰的现状——在各类型影片中,动画片对电影工业化程度的要求是最高的,而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动画片从策划到最后可以被大人小孩无差别接受,其涵盖的观众范围比任何类型都要广阔。在观众已经看惯了国外动画大片的当下,既要满足观影时的画风习惯,又要有民族特色和创新,还要在故事呈现上体现向上的价值观及完整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好莱坞那种“雄霸天下”的财力和海量人才,以及宽松的创作氛围,让我们的动画片实现“以小搏大”,非常难。

媒体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出,“童年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而非天然存在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物质条件富足,文明水平可以培育成年和儿童的区别后,童年这个概念才被建构了出来。从他的角度延伸开去,其实,国产儿童电影的困局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国产儿童电影要提升质量,需要中国电影在整体上已经达到足够成熟的工业水平和制作经验,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等待,用不断的积累等待新生。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