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儿童剧《鹬·蚌·鱼》无台词表演展现传统文化

2018-05-28 08:06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儿童剧《鹬·蚌·鱼》无台词表演展现传统文化

一朵白云远悬,两三簇荷花半开,七八株翠竹挺立,勾勒出一幅恬淡的乡村景象。一鸟一蚌一鱼,一对靠打鱼为生的夫妻,为大家讲述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昨日,中国儿艺开年首部新戏《鹬·蚌·鱼》在假日经典小剧场首演,在如流动的中国画般的舞台上,演员们用充满张力与童趣的无声表演,以人偶结合的肢体剧方式,传递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哲思。

一进剧场,观众便能看到中国儿艺优秀舞美师冯磊设计的精致淡雅、带有东方美学气质的舞台,从云间倾泻的烟雾缓缓落下,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形成一层流动的波纹。当古筝声响起,六位演员手捧荷花依次而出,带观众进入故事发生的小渔村。热爱生活的渔翁、憨憨执着的河蚌、灵巧美丽的鹬鸟、可爱灵活的鱼一一登场,绣有“鹬蚌鱼”三字的薄纱由下至上升起,立体的绣工让剧名仿佛飘在空中。在这个国画画卷般的舞台上,故事拉开帷幕。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编剧冯俐和导演吴旭从文本到舞台呈现都赋予了它更深入的思考。打鱼为生的渔翁因捕不到鱼转而寄希望于用鹬鸟和河蚌讨好妻子,尽管他屡次失败,却因鹬蚌争抢河鱼导致两败俱伤而坐享其成。但故事并未完结于此,回到家的渔夫未能用鹬蚌让妻子满意,再次争吵的夫妻给了鹬蚌逃生的机会,而鹬鸟和河蚌回到小河后,再也不争了……几番争斗的伤害与不争带来的生机,让“和谐相处”的主题悄然彰显。

作为一部没有台词的作品,剧中六位演员用精确到位的肢体语言配合木偶的操纵,不仅完整地叙述了整个故事,更出彩地将每个角色的特点展现在观众眼前。鹬鸟的扮演者张薇薇通过手持“鸟头”,身着“羽衣”的方式,让观众看到第一眼便不禁赞叹“好美”。而当剧中的鹬鸟与河蚌争斗时,为了表现远近景的切换,鹬鸟的展现方式变为由演员张馨文和段孝耕合力操纵的木偶。河蚌的展现则是由演员沈明举双手各持一扇贝壳,开合灵活的同时,还暗藏机关,既能“捕鱼”,又可以吐露珍珠。作为“鱼”的操作者,演员张馨文将鱼本身灵动柔软的身躯展现得活灵活现。渔翁与渔妻的扮演者宋建霖和陈蕾塑造了一对充满生活气息的漫画式的小夫妻。当二人在为生计争吵时,运用了杖头偶、剪影等多种表现方式,令争吵本身多了一份童趣。

《鹬·蚌·鱼》在音乐和形体设计上都融入了传统戏曲的诸多元素。作曲程进在剧中加入了很多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和节奏方式,这些特定的节奏中蕴含着多年固化下来更为丰富的内容表达,在写意的表达上给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些打击乐丰富的演奏形式,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剧中河蚌的代表乐器选择了中国大鼓,它除了正常敲击外,用鼓槌和鼓边摩擦带来的音色,很符合河蚌一开一合的感觉。

在形体的表达上,也融入很多中国戏曲独到的表达方式。每个角色在出场时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相”;河蚌在表演时展现的“矮子功”;渔翁与鹬鸟在争斗时,通过二人动作配合让观众在心理上“看”到水上的船;鹬鸟与河蚌化身矛与盾,展开一段京剧中程式化的武打桥段……这些精彩的场面既展现了不同角色的个性和故事发展,又以充满趣味和技巧的编排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连连称赞。

作为一部外向型演出剧目,《鹬·蚌·鱼》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降低了语言差异带来的理解问题,剧中融入多种中国元素,也是很好展现中国文化的媒介。编剧冯俐表示,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核心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智慧传播出去,“这个成语本身是讲争斗会带来两败俱伤,实际就是呼唤和平共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流传至今,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是相对永恒的。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唤和谐,消除纷争,有这个主题作支撑,任何国家的大小观众都会对它认同。” 导演吴旭也希望让更多小朋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希望通过这部戏,给孩子们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式的寓言童话,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争,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不争,你可能什么都有了。”  昨日首演当天,《鹬·蚌·鱼》导演吴旭还带领剧组主创与观众开展了演后交流互动。一个多小时高强度动作的演出让演员们汗流浃背,大小观众们纷纷表达了对演员们的敬佩,一些小观众还借此机会向主创提出了不少关于立意、舞美等多方面的创作构想。

据悉,《鹬·蚌·鱼》首轮将演出9场,作为“六一”之际献给大小朋友的一份礼物。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润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