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拉威尔是三位百年前的“前卫”音乐家,其中,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1913年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首演时引起很大争议。6月3日在国家大剧院,法国指挥家弗朗索瓦·泽维尔·罗斯将率领由他创建的法国世纪管弦乐团在这里演出“春之祭·梦回1913”音乐会,以《春之祭》首演时的音乐面貌再现100年前的“前卫”乐团,还将演奏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游戏》,以及拉威尔的《圆舞曲》。
1913年5月29日,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在刚刚落成的法国香榭丽舍剧院首演。不料,这部以标新立异的音乐和舞蹈手法表现异教徒“春之祭典”的作品很快就引起了观众的骚动,并在演出现场引发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强烈争执。当首演的喧嚣尘埃落定,历史却证明,《春之祭》将欧洲的音乐与舞蹈带入了现代主义时期,而现场躁动的历史见证者们也与“前卫”的《春之祭》共同在那一晚制造了“20世纪最轰动的美学事件”。在那个被载入史册的首演夜之后,斯特拉文斯基对《春之祭》又进行了若干次的修改。因此,无论当代观众在音乐会或唱片中听到的1947年或1967年版《春之祭》都已经与首演版《春之祭》在音乐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音乐会中,观众不仅能听到1913年版的《春之祭》,同时,乐团音乐家们使用的乐器也都是来自于20世纪初的“历史乐器”。指挥家弗朗索瓦·泽维尔·罗斯介绍:“百年前的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都与现在的乐器在构造和音色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巴松管当时还没有配置用于演奏《春之祭》开头那段传奇旋律的八度键。八度键在之后被发明出来,让高音域的独奏更加容易。弦乐同样值得注意,正如那个时期所有管弦乐团的弦乐器一样,弦乐使用的是羊肠弦,与金属弦相比,增添了令人惊异的粗粝音色。”此外,弗朗索瓦·泽维尔·罗斯与乐团还将在演奏风格与技法上,带当代观众重回制造“20世纪最轰动的美学事件”的首演夜。